5月14日党风政风热线上线单位:襄阳市城管委

本期主题:介绍我市的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

上线单位:襄阳市城管委

上线嘉宾:襄阳市城管委副主任 周冰

在线解答

5月14日,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参与《党风政风热线》节目,介绍我市的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

据介绍,我市自2019年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已基本建成配套设施完备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各个环节都有了很大进步。

在分类投放方面,市区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100%,市区2005个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92%;2021年至今,全市已完成870余个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的升级改造。2022年至2023年,全市连续两年将升级改造一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

在分类收运方面,我市健全了分类收集运输体系,公布收运时间,出台了《襄阳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标识涂装方案》。目前市区500余台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统一喷涂分类运输标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运输车辆同步安装北斗信息系统,对作业信息、行驶轨迹进行实时监控,做到精细化操作。全市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转运站共262座,其中城市104座,农村158座。

分类处理方面,截至到今年4月底,整个襄阳市域已经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的零填埋,实现了所有生活垃圾中的其他垃圾的全焚烧。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垃圾焚烧设施的建设,先后建成了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另外,我市还在保康推进边远乡镇生活垃圾小型焚烧处理模式,目前在保康四个乡镇建成了4座小型焚烧处理设施,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在厨余垃圾处理方面,目前我市也实现了厨余垃圾处理过程全绿色,全市建成12座厨余(餐厨)垃圾处理厂(站),其中市区建成5座,且配备37处家庭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襄阳市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200吨,实现餐厨垃圾向有机生物肥料的绿色转变。有害垃圾处理我市实现了集中处理"大清零"。此外,全市还建成3座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7座生活垃圾填埋场,7座大件垃圾处理厂(站),基本实现了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

记者:孙宁

编辑:王晓│校对:赵文丽

审核:蔡彦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