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基础、拓场景、育产业 襄阳加快开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赛道

东风股份新总装线落成暨第400万辆整车下线,东风纳米高级辅助驾驶电动汽车量产下线,风神襄阳成功导入“探陆”高端智能网联车型,襄阳腾龙汽车联合星云互联等智能网联企业研发的智能网联公交车和客车年产量突破800台,星云互联、希迪智驾等一批企业在襄阳落地……

作为全国七个之一、湖北唯一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近年来,襄阳市持续推动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度应用场景落地,抢占智能网联汽车制高点,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布局。

打基础——形成中心城区全域覆盖的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在东津云谷车联网运营中心现场,记者看到,该车联网运行数据已具备总览、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日平均接入数据量超2.2亿条。

“该平台是襄阳构建‘点—线一面—网’全域覆盖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中的‘网’。”襄阳市经信局副局长张晓辉介绍,为支持本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襄阳构建了“点—线一面—网”全域覆盖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成了全亚洲测试功能最全、测试道路最长、测试路种最多的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性试车场(点),开放智能网联汽车公开测试道路163公里(线),实现中心城区400个全息路口连片化部署(面),建成东津云谷车联网运营中心和车联网平台(网),助力襄阳市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企业开展“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开发、功能验证和示范运用及商业化探索。

“哪边车多,放哪边;有多少辆车,放多长时间。”襄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宋克敬介绍,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实施以来,路口通行效率明显提升,有力缓解了交通拥堵。

据测算,人民路、前进路、长虹路等重点主干道有效提升路口整体通行效率15%以上,2023年,襄阳荣获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出行大奖。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跑”,离不开政策支持。2018年,襄阳在全省首发《襄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定(试行)》,2023年11月,《襄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完成,在湖北率先从制度上规范了“功能型低速无人车”管理,并先后为东风、宇通、广汽等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发放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临时号牌,支持企业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向示范应用、示范运营拓展,积极探索可盈利、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2024年4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指导下,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正式向汉江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批复5905-5925MHz车联网直连通信频率使用许可函,标志着襄阳市可正式开展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频率试验,为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持续赋能。

拓场景——不断拓展牵引产业发展的应用场景,推动多场景商业化示范应用

打造全链条的智慧物流应用场景。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建设了5G全连接工厂,形成了“车—路—网—云”的智慧生产物流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了自动驾驶干线物流—城市配送—末端配送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自主研发了L4级智能网联轻卡、厢货、VAN车和末端无人配送车,对外形成了全链条的智慧物流服务能力,其中智慧物流轻卡已在厂区内部常态化开展物料、车架自动驾驶示范应用,累计行驶里程超8500公里,东风股份末端无人配送小车已与襄阳市快递驿站、邮政公司签订了自动驾驶快递配送合作协议。

打造高效协同的智慧公交应用场景。襄阳在该市9路公交车上加装了OBU,道路安装了RSU,车尾综合信息共享大屏可以显示信号灯信息、事故提示、标牌提示等预警信息,服务后车的驾驶决策;乘客信息交互屏,显示实时车速、预计到站时间、进出站引导等信息;司机终端信息显示屏,可根据场景触发情况预警,并可根据道路情况给出绿波车速建议。

记者了解到,依托襄阳在新能源公交车领域的制造优势,该市东风襄旅、襄阳腾龙汽车自主开发了智能网联公交车,在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客流和线路走向等多种因素后,选取了9路公交线、投入31台智能网联公交车开展智慧公交示范运营,并在该市1300余辆公交车上加装了OBU设备,智慧公交车示范运营以来,在运行效率上,智慧公交能实现准点率达98%,大站校正率达到100%;通过车联网车路协同系统配合,车辆在通过每一个路口时,会向司机提供优选车速,保障公交车可以在当前的绿波周期内直接通过这个路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通行效率。

在运行安全上,智慧公交车身装备了360度全景监控系统,前后左右安装有超广角高清摄像头,有效解决了驾驶员视觉盲区的问题,9路公交线上31台公交车2023年累计发生事故比2022年同期下降42.5%,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打造精细化作业的智慧环卫应用场景。在高新区60公里测试道路上,只见一辆银色无人环卫车从起始点出发,沿规划路线缓缓前行,利用车辆前端和底部的旋转功能,将落叶和垃圾清扫进机身内部的垃圾箱,确保道路洁净……该车是襄阳创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东风股份联合襄阳高洁城市环境服务公司共同组建无人环卫运营公司,对外提供无人环卫产品和运营服务的方式,开展的无人环卫运营服务。

打造一站式服务的智慧出行应用场景。“智行襄阳APP”上,具备了集“路线规划、车位预约、场内导航、自动泊车、有序充电、离场支付”等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务,有效提升用户的出行便利性和停车效率,为支持汉江智行整合襄阳23.5万个停车资源,襄阳开发并上线了该APP,并支持东风纳米与车联网先导区建设主体合作开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探索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汽车、汽车租赁领域自动驾驶运营新模式。

育产业——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和车联网产业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集聚

依托高新区在整车、核心零部件和检验检测领域的优势,围绕“襄阳科技城”、“智能网联汽车科创小镇”等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加快传统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转型,截至2023年底,襄阳市有上百家企业研发生产了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占比约1/4,其中东风汽车股份公司完成了L4级智慧物流、环卫车、通勤车和末端无人配送车研发,东风纳米01高级辅助驾驶电动汽车已量产,风神襄阳天籁、英菲尼迪等L2级智能网联汽车产量超1.86万台,同比增长90.6%,襄阳达安在智能网联领域检测收入突破1亿元,智能网联产业链不断集链成群。

依托东津新区在汽车电子、云计算领域的优势,围绕东津云谷智慧园区等规划建设车联网产业园,打造车联网及大数据运营中心,重点培育壮大车联网通信设备,大数据、云计算、高精度地图、系统运维等云端—网端—图端产品和服务,目前车联网产业园内已聚集了襄阳希迪智驾、湖北星觅、湖北慧尔视等智能网联汽车上下游企业。东津新区车联网运营中心建成以来,先后接待工信部领导及武汉、长沙、孝感、荆门、宜宾等兄弟城市和企业考察团共20余次,成为产业招商的载体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襄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依托在汽车制造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等方面的基础优势,以打造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深度应用城市为目标,加快推动中心城区范围内500多个全息路口建设,完善架构统一、业务互通的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加快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重点推动智慧物流、智慧环卫、智慧出租、智慧出行、智慧园区等应用场景规模化应用,支持市场主体联合相关单位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创新平台和全流程、全链条测试服务平台,支撑襄阳市“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化发展,助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姚喻

责编:刘澄芮 审核:杜红丽  终审:邹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