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于襄,何其幸也


眨眼之间,我们送走了2023,迎来了2024。


过去一年,襄阳发展好不好、收获满不满?




新近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月—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6.8%,高于全省7.5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7%、78%;全市出口增长14.5%,高于全省12.7个百分点。



这几项主要经济指标说明

面对严峻挑战和异常困难

全市经济承压回升、稳中有进

一些领先的方面更呈现出

“快进”的姿态,令人欣喜


究其原因

可以用一个“变”字

作精炼的总结


面对内外经济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襄阳市委市政府居安思变、提前谋变、主动求变,高站位阔视野硬措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幅提高发展质量,实现了全市经济的重要“变盘”。



汽车产业实现“惊人的一跳”。作为汽车工业大市,襄阳积极拥抱时代的风口,推动传统车企跻身造车新势力。东风纳米年产12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整车量产,我市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制造实现历史性突破;比亚迪30GWh动力电池项目16条生产线全部投产。我市成为全国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之一。


能源产业格局焕然一新。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中化学万华新能源产业园、赣锋新能源电池等百亿级重大项目落户襄阳,新的千亿级产业正加快形成;能源产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绿色能源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过火电,我市成为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城市。


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规模领先的数据中心集聚区、国家骨干传输网重要节点、全国首批区块链服务网络技术创新基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城市,是湖北省数字经济“双支柱”之一,跻身中国城市数字经济百强市行列。



交通枢纽优势加快转化。襄荆高铁襄阳段加快建设,襄阳航空口岸即将临时开放,襄阳港货物吞吐量突破百万吨、同比增长6倍,新集枢纽具备千吨级船舶通航条件,唐白河双沟航运枢纽建设全面启动,汉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快重塑,我市获评国家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城市变得更大更美更畅通。东津城市新中心8平方公里中心片区建设全面铺开,东津新区人口增至22万人。市科技馆新馆正式开放,全民体育运动中心基本建成,全长27公里的襄江大道全线通车,继城市外环建成通车后,全长53公里的城市内环提速改造工程全线贯通,襄阳进入“双环”快速化时代。



古城历史文化变得亲切可触。涧南园、马跃檀溪、桃林馆、万山景区等历史风貌恢复迈出实质性步伐,襄水街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管家巷文化休闲街区火热开街。襄阳历史古韵走出保护圈,融入市民生活,与时代风尚交相辉映、绽放新颜。


群众生活更有保障。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扩面提效,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705元、540元提高到750元、600元,“襄阳惠民保”正式上线。城镇新增就业达10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连续两年在全省评估中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


变化远不止这些


当街上多了一款新车

家门口多了一座高架

江上多了一架桥梁

手中多了一种新产品

人们嘴里多了一个新话题

我们会发现

原来这座城市每天都有新变化

他们已融入我们的呼吸

要时不时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

才能了解我们生活

一座发展多么快的城市

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时代



一年一度的襄阳两会即将结束,2024年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市经济运行仍处于承压阶段,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受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个别指标增速不及预期,经济能级还不够大;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能力不足,汽车、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快,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但实践已经证明,襄阳人不缺乏提前谋划、从容应对的智慧,更具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能力。待得他日登高处,满眼尽是好风情。


生于斯、长于斯,

奋斗于斯,何其幸也!


2024,无限期待!

   

记者:高尧

图片:襄阳日报资料图片

海报:张曼;

编辑:陈忱;审核:释喻

校对:李猛;终审:邹燕

运营:襄阳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