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纪实:铸城市精神之魂

春天的襄阳,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漫步古城,一股向上向善的新风扑面而来。

从主次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公交站台到建筑围挡,从商业街区到农贸市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

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走在市区的各个路口,市民们都能见到一个个辛勤的志愿者,协助交警疏导交通,提醒行人安全通行。

“感动襄阳年度人物”“襄阳楷模”“襄阳美德少年”“最美家庭”“最美人物”……通过评选、表彰、宣传系列典型人物,不断探索市、县、乡(镇)、村(市、城区、街道办、社区)“四级联动”评选模式,为市民树立道德标杆,引领社会风尚。

近年来,襄阳坚持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主线,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龙头,以“五大创建”为重点,科学谋划、强化措施,铸城市精神之魂,为实现“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的目标,奋力开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新局面,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润物无声,让讲文明成为习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襄阳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营造有利于弘扬道德理念、传播主流价值的生活场景和社会氛围,让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紧扣《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我市对59类重点公共场所、近1200个点位,强化创建管理,形成了条块结合、层级负责的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新体系、新格局。

按照“文明创建常态化、管理机制长效化、宣传教育持久化、监督检查日常化”的要求,襄阳对“创文”工作实行跟踪督办、专项督办、重点督办,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一反馈、二整改、三曝光、四问责”的方式处理,把各项工作做在前头、做到细处、做出成效。

“横穿马路很危险,请走斑马线!”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在市区各大重要路段,都有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站岗值勤。

“志愿者在身边多‘唠叨’几句,大家更加遵守交通规则了。”“交通不文明行为少了,道路更加通畅了。”……尝到遵守交通规则“甜头”的市民,纷纷为志愿者点赞,并将文明出行当成了一种习惯。

此外,襄阳紧紧围绕“践行公共礼仪、美化市容市貌、优化公共秩序、倡导节俭惜福、强化社会服务”等主题,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我为文明城市代言”主题系列活动,不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开展“微笑服务”评选活动。在各行业窗口开展以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岗位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组织市民巡访团进行行业监督,通过投票的方式,评选表彰“文明示范窗口”和“文明礼仪使者”,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文明服务,树立窗口行业良好形象。

开展“满意在机关”活动。突出“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主题,在市直机关和各县(市)区两级机关开展“满意在机关”活动,开通政务监督热线电话,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建议,引导广大机关干部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营造满意、高效的政务环境。

树立标杆,让正能量引领风尚

“手放松,慢慢画。”3月26日,在樊城区铁路社区特奥班,退休教师王华革正手把手地教一名残疾孩子画画。

2006年,王华革在铁路社区筹建了特奥班。每周,她都会来这里陪残疾孩子做康复训练,教他们画画、剪纸、演奏乐器。王华革的儿子虽然智力有残疾,但被培养成为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多次在国际大赛获奖。同时,王华革主动与残疾人家长和孩子分享经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勇气。

多年过去了,特奥班的学生有的成了全国特奥会冠军,有的摘得省特奥会冠军奖牌,有的学会了多种才艺。去年,王华革获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王华革家庭还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11年间带领500多名职工守护青山绿水;全局从负债2000多万元变为年创收3000多万元;人平月工资从不足700元变为3000多元;灌溉面积从不到100万亩变为180多万亩;引丹渠两岸3500亩荒坡披上新绿……这个让“百里生态丹渠”惊艳四方的人,就是市引丹工程管理局负责人熊化国。

去年,熊化国入选“中国好人榜”,同时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打造的网络品牌栏目《好人365》封面人物。今年初,熊化国被评为“2016感动襄阳十大人物”。

在熊化国事迹的感召下,襄阳各地各单位全面推广“绿满引丹”经验,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对旅游景区、城镇、村庄、道路、水系绿化工程,进行系统的景观设计。如今,一幅幅“绿满襄阳”的诗意画卷在襄阳大地徐徐展开。

2016年以来,襄阳深入开展“最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等评选活动,引导市民崇尚践行中华传统美德。2016年,我市共发布“襄阳好人”12期、187人(组)。

此外,我市广泛开展“最美警嫂”“最美家庭”“最美工商人”“最美公交人”“襄阳市十大孝子”“风范长者”等选树活动。在全市中小企业开展“文明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为我市万亿工业强市建设营造了公平、有序、文明、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

筑牢基石,让人居环境更和谐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要和谐,基础在社区。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襄阳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创建,广泛开展邻里节、社区文化节、家庭文化节等多种形式的邻里互助、社区联谊活动,促进邻里和谐。

多年来,襄阳先后涌现1个“全国文明社区”、6个“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1个“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等先进集体,樊城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

为了提升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襄阳大力推进“一站四化”建设(即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推进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信息化、多元化、专业化),建立以街道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服务站为基础、志愿者服务组织为补充,上下联动、左右联网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把服务送进小区,把保障送进家门,把健康送给居民,把快乐送到家庭……如今,各个社区已经构筑社区居民生活、医疗、文体三个“十分钟服务圈”,并且面向辖区群众开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家政服务、医疗卫生等12大类100多项服务项目。

人们常说“舌头和牙齿也有打架的时候”。社区是社会管理的最前沿,直接面对着基层的各类矛盾。只有尽早发现并化解矛盾,促进社区文明和谐,社会的肌体才会更加健康。

为此,襄阳大力培育社区各类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承接公共服务职能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社区“四联四同”(党委联片、支部联格、党员联栋、网格员联户,管理同步运行、工作同步安排、信息同步整合、绩效同步考核)工作机制,开展“万户邻里互相守望”活动,为居民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另外,襄阳全面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为市民提供文艺演出、书报阅读、影视放映、体育健身、科学普及、法制宣传等各类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共驻共建共享”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态势,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礼让行人的司机多了,乱穿马路的行人少了,乱扔垃圾的市民少了……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蓬勃开展,文明的种子已经根植到每个市民的心田。

做文明人、创文明城。文明之花在襄阳大地盛开,文明的襄阳人正阔步迈向美好的未来。

来源:中国文明网

编辑:大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