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帮扶工程成效初显!送教上门让优质资源共享!

师资力量、生源等多方面影响,当前襄阳市各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水平不太一样。为了支持和带动县域高中发展,2023年8月,全市就启动了高中教联体试点建设,深入实施县域高中帮扶工程,首批高中教联体试点学校涉及12所。半年过去了,这项利民措施实施的怎么样?县域高中又有哪些变化?一起来看看。

近日,襄阳三中校长刘建功、副校长靳旭东,带着语数外物理历史五位老师,又一次来到谷城一中。

随机推门听课,同课异构,学科间相互学习相互点评。在谷城一中高三年级教室,襄阳三中的各科老师们和谷城一中的老师们,同上一堂课。

谷城一中高三学生施俊凡说:“这堂课非常鲜活,老师懂得如何去营造气氛。”

谷城一中高三学生阮博涵说:“吴彧老师的观点很好,他给我们讲了这几次考试的新观点,修辞它由明到隐,由明考到暗考的形式。”

据襄阳三中介绍,当前高三正处于第一轮基础复习阶段,各科基础巩固的怎么样,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第二轮第三轮的高考复习。两校结对帮扶后,襄阳三中就把帮扶目标,重点放在了高三备考复习上。

襄阳三中副校长靳旭东表示:“听一听谷城一中的老师怎么讲课的,然后我们三中的老师把讲课的经验和方法,带过来现场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产生碰撞,产生交流,得到提升。”

据了解,为了支持和带动县域高中发展,2023年8月,全市启动高中教联体试点建设,深入实施县域高中帮扶工程。根据就近就便、发展空间、帮扶愿望、特色发展等因素,确定了6所省市示范(特色)高中为帮扶高中,对应帮扶6所县域高中。其中襄阳三中帮扶的对象为谷城一中。为了让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半年多来,两所学校进行了多次的相互交流、跟班学习。

谷城一中副校长王辉说:“比如我们推行的像襄阳三中一样的激情晨读,珍惜时间的班会课,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深远,把先进的理念渗透到谷城一中的实际情况中,并且加以实践。”

谷城一中表示,襄阳三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对学校的影响非常大。两校在没有结对帮扶前,虽然也参加过不同形态的联合教研、考试,但因为不太符合校情实际,效果不太明显。

谷城一中副校长王辉说:“襄阳三中的B班,跟我们学生的层次比较类似,他们的题目比较适合我们学校。襄阳三中参加过的考试的题目,我们拿回来,进度赶上了,我们就进行使用,在A班使用。”

襄阳三中副校长靳旭东介绍:“比如我们的备课资源,各科老师集体备课之后,课件、备课资料,我们就共享共用。新课之后我们有一些测试题,命题好之后,我们也可以共享共用。”

襄阳三中表示,首轮帮扶周期为三年,接下来两年,他们将从高一年级开始,在课程体系建设,学生习惯培养,新校区搬迁等,对谷城一中进行成体系的帮扶。

谷城一中副校长王辉介绍:“2024年8月将走进新校区,我们所面临的搬迁新校区的使用和管理,各种制度的建章立制,还有后期结合县域高中的质量振兴,所涉及的德育工作、课堂管理、精细管理,这都需要我们全方位去学习襄阳三中和其他学校的优秀做法。”

据了解,襄阳市首批县中帮扶结对学校分别为:襄阳一中—南漳一中、襄阳三中—谷城一中、襄阳四中—老河口一中、襄阳五中—宜城一中、致远中学—保康一中、襄阳二十四中—襄阳市田家炳中学。

目前这些学校均在开展结对帮扶。按照襄阳市首批高中教联体试点学校暨县中帮扶结对学校帮扶共建框架协议,帮扶高中选派1名优秀干部下沉到被帮扶县中挂任领导职务,指导并参与县中教育教学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帮扶高中逐年选派3至5名优秀教师到对口帮扶县中支教,力争三年完成主要学科教师交流。同时,推动教研训一体化,定期开展教学诊断,实行联合捆绑考核。到2026年,我市帮扶县中机制将更加健全,帮扶县中模式将更加成熟,高中教联体协同发展将更具活力。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方兵 | 通讯员:胡才东 魏立荣

编辑:周夏梦 | 校对:刘斌贝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