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号《党风政风热线》“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特别节目,连线了宜城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共同关注襄阳南大门——宜城市是如何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
宜城市政府副市长金德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宜城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流行病学防治规律,突出“抓早、抓准、抓实”,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1月16日,宜城市人民医院收治了2例“不明肺炎”疑似患者,均有武汉接触史,立即引起了警觉,实行了分区收治。1月21日,我市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开展地毯式社会大排查,共排查出有武汉接触史人员20669人,第一时间安排干部包保,全部实行居家隔离。自2月6日起,又开展健康大排查,创新“六步工作法”(社会排查、CT检查、分类包保、隔离观察、隔离解除、恢复排查),累计筛查出发热人员1823人,第一时间专人专车送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从第一例疑似病例到最后一例确诊病例,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849人,第一时间实行了集中留观。自2月3日起,宜城市对疫点区域,按照城区“123”(确诊1例封单元、2例封楼栋、3例封小区)、农村“135”(确诊1例封自然湾、3例封组、5例封村)模式,实行了全封闭式管理。
对城区、乡镇防控工作3天一考核一奖罚一兑现,累计发放奖励资金150万元,约谈问责主职6人(次)。同时,对防控一线落实不力的,已问责76人;表现突出的,已表扬先进单位6个、先进个人35人,火线入党1人,即时嘉奖1人。自歼灭战打响以来,宜城市又进一步严格了离宜返宜人员管控,除襄阳市内必须归位人员外,严防输出输入。
此外,宜城市已做好春耕备耕、复工复产复课等前期准备。目前全市春耕备耕工作正在有序开展,30家重点企业已经复工生产。
宜城市人民医院院长刘明新
宜城市能在襄阳市实现第一个确诊患者清零工作,首先是因为医院对新冠肺炎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医院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1-7版)》治疗的结果,达到每位确诊患者治疗科学化、规范化、同质化。除遵循指南外,我们也积极请上级专家组来院会诊,特别是对重型、危重型患者做到每人必会诊,通过专家指导完善治疗方案。对专家推荐的治疗方案,如抗艾滋病药物、丙种球蛋白及激素的应用、呼吸支持管理等,落实到每位患者。
同时,多学科诊疗在提高治愈率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宁夏、辽宁省专家指导作用。每天一次邀请宁夏、辽宁省援宜医疗队专家参加,与医院多学科共同分析病情,制定诊疗方案。医院还与中国医科大学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提升了本区域危重症患者管理能力。
此外,医院成立中医专家组,中医专家全程参与,指导感染性疾病科开展中药治疗,防范轻型重症化,增加治愈率。确定四种新冠肺炎中医协定方,对症施治。随症加减的半夏厚朴汤、小柴胡汤、清肺排毒汤等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冠二号预防方,在预防感染、预防轻症重型化中,也广泛应用。对轻型、普通型患者,开展个性化对症治疗,辅以各种中药清热解毒化痰治疗,55例轻型、普通型确诊成人病例,皆通过中西医治疗,无一例转化为危重。
宜城市刘猴镇党委书记杨丽
宜城市人力资源和保障局
党组书记、局长席学华
杨丽:面对疫情发展态势,抓住关键环节,坚持“阻断、隔离、保护”三措并举,全力以赴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组织88名“双报到”党员干部投身到村、社区抗疫一线,开展防疫宣传、劝返、劝阻,排查、巡查、守卡等工作,严格值守。在省、县道设置41个卡点基础上,增设至112个,安排220多名村组干部、志愿者轮流值守、巡逻,既阻车流、又防人流。对外县市区交界的所有通道全面阻断、24小时值守。同时,对镇内所有村组进行封闭管理,防流动、防串门、防集聚。
第一时间对所有确诊病例村、组和自然湾实行了封闭,同时也把所有疑似病例所在的村、组、自然湾实行了封闭。并将所有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硬隔离”,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生活物资全配,严禁任何人员出入。此外,还及时对各村年老体弱和有基础病的人群进行摸底建档,安排专人包保,开展重点关爱,联系卫健部门定期送诊到家,有效避免了病毒感染。
席学华: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市各社区成立了23个临时党委,临时党委下面又分设了236个临时党支部,筑牢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具体来讲就是五级联动。也就是建立了“1+5+1”管控体系,即1个小区内部工作组,5个方面的人员,包括党员志愿者、专业防疫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小区居民等,另外建立1个小区外部联络保障组。
临时党支部,组建了六个党小组,25名党员全部加入防控队伍,通过微信、张贴《致居民的一封信》等方式,向小区居民宣传防护常识和物资保障配送办法,让各项防控政策宣传到位;通过门卫值守、电梯锁定、加强小区治安巡逻,让小区管理到位;建立小区业主微信群和临时党支部微信群,让信息收集到位;坚持每天晚上八点至十点收集信息,每天上午由党员采购物资,每天下午两点至五点进行物资配送,让物资供应到位;对老弱病残采取一对一帮扶,做到生病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垃圾有人收,让困难救助及时到位。
编辑:张天泽 / 校对:苏琦琦
责编:周群、曾雄飞 / 审核:艾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