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传说》通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战鼓雷鸣的时代,发生过说不完、道不尽的大事,其中就有百姓们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近日,襄阳的《三国传说》正在申报省级非遗。目前,襄阳的《三国传说》已经通过了湖北省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等待省政府发文。今天,小编就沿着三国遗迹,给大家讲述那些刀光剑影、鼓角铮鸣的三国故事。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特殊时期,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吴”三个势力所鼎立,从而有了“三国时期”的称呼,而三国发源地就在襄阳。在《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2回发生在襄阳,三国时期又有一大批英雄豪杰、能人志士聚集在襄阳,让襄阳民间留下大量珍贵的遗迹和传说故事。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黄佳说:“据统计大概有七八百个传说故事,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一辈一辈口传心授传下来的,我们认为是很有价值的。”

作家黄朝忠的家就在隆中附近,最近他准备根据三国遗迹来写一部小说《三国往事》。前两天,他再次来到万山,对“王粲井”进行拍照记录。王粲,字仲宣,山东人,出身于名门望族,著名文学家,东汉末年,因为北方动荡,到襄阳投靠山东老乡——荆州牧刘表。刘表住在襄阳城内,王粲的井怎么会在万山呢?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邓耀华说:“因为王粲来投奔刘表的时候,渴望自己得到重用。但刘表以貌取人,因为王粲长相比较丑陋,就没有重用他。”

因此,王粲在万山隐居长达十五年。在那里吃喝用水到江里挑太远了,所以,王粲便在居住地旁边挖了一口井,后人把这口井称作“王粲井”。

当地居民介绍,在四十年前,“王粲井”仍有几米深,后来被人们用土回填了。

“王粲井”在唐代时还有一个石井栏,当时的山南东道节度史认为这是前贤的遗物,就把石井栏搬到官府里面。北宋的时候,这个石井栏还在。如今,石井栏不知去向,“王粲井”也变成一个大土坑,但王粲创作的《登楼赋》却成为传诵不衰的名赋。为了纪念王粲,一千多年前,百姓在襄阳城南修建了仲宣楼,明清时期又进行了大修,民国时毁于战火。1993年,市政府在原址恢复仲宣楼。高17米、占地650平方米的仲宣楼,双层重檐歇山顶,显得雄伟壮丽。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方莉说:“王粲这个人在政治上的作为可能没有诸葛亮那么大,但是他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却很大,他是建安七子之首。”

位于襄阳环城公园门前的呼鹰石,是为纪念当年刘表面向全国招纳能人志士,求贤若渴而竖的。据说,刘表爱鹰,也养鹰,闲暇的时候,带着鹰到野外打猎,便在襄阳城南修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呼鹰台。

刘表不仅广招贤才,还办官学培养人才。东汉末年,刘表依靠地方豪族建立了“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的地方政权,使荆州成为战乱中的一片绿洲,保持了近二十年的稳定。他大办官学,位于襄阳城南的学业堂就是他办的最大的官学。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郑浩说:“学业堂是在襄阳办的一个官学,就是学校。官学不止一所,而学业堂的规模比较大,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影响最大的。”

学业堂里,执教的都是当地名士,其中就有隐居鹿门山的庞德公。还有襄阳名士司马徽向刘备推荐的诸葛亮、庞统,都曾在学业堂学习过。

年过四旬的康继会祖辈几代都居住在襄城庞公祠社区,据介绍,他家门口就是庞公祠遗址。1935年发的大水把清朝重修的庞公祠冲垮了。后来,当地居民又在原庞公祠遗址上盖了三间瓦房,取名庞公祠。新中国成立后,庞公祠临时作为了当地的一所小学。三十年前,这三间瓦房被拆除了,不过当地社区却改名为庞公祠社区,社区门前一条路命名为庞公路。

史料记载,襄阳有两个庞公祠,一个是为纪念庞德公,另一个是为纪念庞统。襄城的庞公祠是纪念庞统的,东津鹿门山上的庞公祠则是纪念庞德公的。庞德公的祠就建在鹿门山上,被称为庞公祠。后来人们又把唐代的两位大诗人孟浩然和皮日休陪祭在旁边,现在它被称为三高祠。

公元219年7月,关羽率大军从江陵向襄阳进发,很快把襄阳包围起来,曹操立马派大将于禁和庞德支援镇守襄阳的曹仁。由于关羽长期征战在荆襄地区,因此了解本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当年八月,襄阳连下了十多天的雨,汉江的水位猛涨。大水很快淹没了于禁、庞德军队驻守的高新区团山镇一带的罾口川、鏖战岗、余家岗和团山铺等地,关羽趁机乘船而攻,这就是军事史上著名的战役“水淹七军”。

七军是多少呢?一般一军是一万五,七军就是过十万,斩庞德、擒于禁,然后水淹七军,关羽因此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战绩。

位于襄城一桥头的长门是襄阳古城仅存的三座古城门之一,城楼上有“震华门”三个大字,是明代初年襄阳知县万振孙为纪念关羽而题的。

当年诸葛亮在襄阳“三分天下”,羊祜又在襄阳“三国归一”。如今,在襄阳城西有纪念诸葛亮的古隆中,在襄阳城南岘首山上有纪念羊祜的堕泪碑。

为让《三国传说》早日申遗,这两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收集整理出八百多个三国民间传说故事。目前,襄阳的《三国传说》已经通过了湖北省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等待省政府发文。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负责人表示,《三国传说》申遗成功后,襄阳将更好地利用里面的三国文化资源,以古隆中为龙头,把三国遗迹全部串联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三国旅游线路,讲述三国故事,传播三国文化。

襄阳广电全媒体首席记者:汪洋

实习编辑:张天泽

编辑:杨振华  / 校对:刘澄芮

责编:姚城、曾雄飞 /  审核:艾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