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建设“两个中心”,核心是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年前,市委、市政府制订了《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我市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劳有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目标。

3年来,市委、市政府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急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民生优先作为破解难题、密切党群关系的“金钥匙”,为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

排忧愁:让困难群众更温暖

对于老百姓来说,什么才是幸福?

首要条件,是居者有其屋。

邓城·芳草园小区,是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小区。12月15日,记者在这里看到,小区外早餐店、药店、超市等一应俱全,居民生活十分方便;小区内,娱乐健身设施应有尽有,园地绿化清爽亮丽。

搬到这个小区以前,原华中制药厂员工、57岁的刘师傅和家人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筒子楼。如今,每月只花40元房租费,他们就能住上两室一厅、亮亮堂堂的新房。这么舒心的小日子从哪儿来?刘师傅说:“这是享了党和政府的福。”

2014年,市委、市政府在制订《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时,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三无小区”改造都列入其中。3年来,市房管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进行覆盖,解决了一批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已得到全面落实。

刘师傅住上了保障房,家住慧苑新区的居民易建华也不再为家门口的脏乱差而苦恼。

慧苑新区是个“三无小区”。像这样没人管的“包袱小区”,在襄阳市城区有510个。2014年7月,襄阳市实施《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包括慧苑新区在内的510个“三无”小区被纳入改造范围。

今年初,这510个“三无”小区整治任务全部完成,61702户20余万居民告别了脏乱差的过去。

提服务:让市民生活更幸福

在襄城区欧庙镇柳林村当了20多年的村医,52岁的付香珍却一直没有专门的卫生室,自家的4间屋房就是诊室。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2014年,市政府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纳入到《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中,目标是使全市所有的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五化”标准。

像付香珍这种“与村医私宅合并设置”的“土医院”,正是改造对象。当年,襄城区政府和欧庙镇卫生院就投入5万多元,将老房子按功能划分区域,装修成为村卫生室。

如今再去柳林村的卫生室,已经是“鸟枪换了大炮”。

记者看到,村卫生室包括诊断室、药房、处置室、观察室等区域,常用医疗设备齐全,环境设施干净整洁。60多岁的村民李香玉说,新卫生室看病更方便了,也更规范了。

柳林村村卫生室,只是我市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目前,全市所有的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五化”标准(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和管理一体化),城区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标准化建设,城区基本建立起机构设置比较合理、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比较科学、监督管理规范、覆盖全体城市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通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而一批群众关心关切的重点民生保障工程,在过去三年也稳步前行,不断推进。

养老基础设施全面完善,总体实现“老有颐养”。全市已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36个,在全市社区中实现全覆盖;建成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1394个,覆盖60%的农村。全市共有社会办养老机构57家,床位8562张,养老机构床位较去年新增1130张,另外新增其他各类养老床位2070张。

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大戏”。文体部门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仅2016年,全市就举办“欢乐襄阳”文化惠民演出150场、“群星音乐厅”12场、“汉江讲坛”系列讲座50场、“好戏大家看”12场,送戏下乡800场,公益电影放映2.5万场,并开展“百里汉江文化长廊”“城乡大舞台”等文化活动。

谋长远:让襄阳明天更美好

城市发展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立足当前,更要谋划长远。

这一思想在《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中的体现,便是用蓝天碧水留住城市财富,用就业培训激发前行活力,用发展教育积蓄发展后劲。

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如画一般的“美襄阳”,是这座城市里每位市民的共同财富。为了让这座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水环境保护。

2014年7月,襄阳“蓝天碧水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一时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整治工业大气污染源、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等工作齐齐发动。

三年里,9大类34项重点工程项目被逐一落实,襄阳中心城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

数字显示,2016年1-10月,市区PM10和PM2.5浓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18天,较上年同期增加44天,优良率达71.7%。汉江干流襄阳段水质也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平,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百年大计,要以教育为先。3年来,襄阳争取中央、省、地方资金近15亿元,创建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67所。如今,襄阳全部的义务教育学校都完成了标准化建设,改造校舍面积85.7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地72.2万平方米,增添价值2.85亿元的教学设备、生活设施。

就业,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3年来,全市有104.3万人接受了就业培训,其中培训新成长劳动力6.61万人,培训农村劳动者20.36万人,培训创业者7.08万人。未来,他们将用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民生安则民心稳,民生乐则民心悦。

如今的襄阳,正在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征途上,践行着靠着“发展为重、民生为民”的庄重誓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