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舞翩跹 ——襄州区加快推动文化文艺繁荣纪实

“老范村有了文化广场,大家经常在这跳舞健身,别提多热闹了。”9月3日,刚跳完一曲的村民秦玉霞喜滋滋地说。这是襄州区积极构建文化立体网,让百姓分享文化红利,真正把文化“种”入群众心田的一个镜头。

搭建最靓舞台

“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好的节目,真是太好了!”潘台社区的王奶奶早已养成到文化广场看节目的习惯。文化让生活更美好,变成群众最暖心的获得感。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该区整合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的“好风日大家唱”群众文化品牌,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走上了“上下联动、政府推动、平行互动、整体联动”的良性轨道,成为永不落幕的大舞台。

如今,“基层群众唱主角”的现象在广大农村越来越普遍,一批农民代表和草根团队,通过这个平台走上舞台,并逐渐成长和活跃起来,在提升表演者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也为广大群众带去家门口的文化大餐,不断丰富着昂扬向上、多姿多彩、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

襄州区按照“改建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不断整合各种公共文化资源,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七个一”标准,即有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播撒最美文化

文化让生活更实惠。襄州区从群众的文化诉求入手,将“一枝独秀”的“市民舞翩跹”延伸到乡村,培育了“百花齐放”的群众文化氛围,做到“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常年不断档”,让文化惠民落到了实处。

“文化‘种’在乡,重在引导群众参与,使群众自觉自愿变旁观者为参与者。”区文化馆负责人说,该区在强队伍上下功夫,共发展了99支民间文化队伍,组织各类文艺培训班100多个,手把手地辅导文艺爱好者2000多人,其中800多位农民成为文化能人。

奏响群众文化建设之歌,增强文化软实力。该区完成120余个标准化村(局)文化活动室建设,整合涉农资金1亿多元,为100多个中心村配备了文体器材。构建了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乡村夜话”“鹿门讲坛”“舞动襄州”等品牌活动带活襄州。各类群众性活动群体3000多个,编排各类特色节目7000多个,每年组织大型活动12场次以上,参与群众达40万人次。据统计,公民幸福指数达81.2%,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普遍增强。

夯实文明根基

文化让生活更文明。襄州全力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今,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的浩然广场已完成一期工程,新增14万平方米游园,让群众看到政府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决心。

走进襄州新农村,以党群活动中心为圆点的“30分钟文化圈”靓丽入眼。文化长廊、艺术画廊、乡俗记忆室穿插其中,形成节点景观,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活跃其间,打通了宣传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以区图书馆为龙头、镇文化馆为中心、村级农家书屋为流通点、农村文化示范户为一体的公共图书网络体系,更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

一批体现地方风格、襄州气派的优秀文艺作品扎根乡土。《乡村调解员》、《亲爹亲娘》、《襄河·坠子》等获得省级以上大奖。如今,文化这条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舞出了民生幸福的欢快舞步,浓浓的人文氛围和文化馨香深深地融入襄州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