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贴膏药,七代匠心。
从创始人李朝先到第七代传承人李雪婷,从清同治元年到2024年,跨越了百年历史的坚守与传承,市级非遗项目李氏麒麟膏仍在造福一方百姓。
“熬药,要用心熬;看病,要用心看。良心,才是最好的一味药!”32岁的李氏麒麟膏第七代传承人李雪婷说,这是家里代代相传的一句话,更是该非遗项目历经百年依然焕发勃勃生机的关键。
百年工艺七代传承
记者:请问李氏麒麟膏起源于什么时候?历经了几代传承?
李雪婷:据李氏家族资料记载,李氏麒麟膏起源于清同治元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属家族传承,历经了七代人的传承。
第一代(创始人)是李朝先,当时在陕西开办李家药铺。第二代传承人是李廷分,是清末举人。第三代传承人是李富同,生于民国年间。第四代传承人李德秀,是我的太姥爷。第五代传承人是我的外公李志斌。第六代传承人是我的妈妈和舅舅。到我这里,刚好是第七代。
记者:李氏麒麟膏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李雪婷:李氏麒麟膏由几十味中草药经传统工艺手工熬制而成,分为颈肩腰腿型、疮疡型、肠胃型、暖胸型四种类型,我们对每种类型的病症进行治疗和缓解。四种类型的主方是一样的,但是会根据不同的病症加减相应的药材。
记者:李氏麒麟膏的制作工艺和流程是怎样的?
李雪婷:李氏麒麟膏传统制作流程包括配料、浸泡、熬制、沉淀、滤渣、凝膏六大步骤。
药材配好后,首先要用香油浸泡。根据季节变化,浸泡的时间也不同,为3天到10天。药材泡好后,放入铁锅里,用柴烧小火煎熬。煎熬过程中,要不停地搅拌,以免锅底药物烧焦。约四个小时后,锅中产生的烟雾由黑变白。此时,需用柳树棍挑起观察熬煮的情况。达到药物枯黑、“滴水成珠”的状态,便可进行沉淀和去渣。随后,按比例加入适量的铅丹并拌匀,继续加热,直至药物变浓稠时离火,这一步叫凝膏。药体黑如镜,锅面可以当镜子照,一锅药才算真正熬制完成。算下来,一锅药熬起来将近6个小时。熬好的药物,使用时加热融化,摊于布,贴于患处即可。
膏药制作技艺贵在道地药材,妙在传统制作。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秉持匠心,按照古方,用手工熬制膏药,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力求用最好的产品医治病患。
医德至上良心最重
记者:请问在李氏麒麟膏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雪婷:“熬药,要用心熬;看病,要用心看。良心,才是最好的一味药!”这是家里代代相传的一句话,也是这一项目历经百年依然焕发勃勃生机的关键。“医德至上,良心最重”,这是我们家族行医多年来一直秉持的理念。良心,尤为重要。
记者:您是怎么理解“医德至上,良心最重”这句话的?
李雪婷: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祖辈们的教导息息相关。具体体现在膏药的品质把关和医德上。
膏药做好后,无论患者还是医师,都无法判断药材用料是否以次充好,工艺流程是否严谨。做出一贴好膏,要凭良心。
为了提醒后代始终注重品质,祖上立下规矩:在熬药前,必须沐浴更衣、上香,念家族古训。这些年,家里人一直严格遵守。
熬药的过程十分辛苦。在以前,祖辈们白天行医,熬药都是在夜深人静之时。一锅药熬下来,就到了天亮。在熬药的过程中,稍不注意,整锅药就有可能烧焦,甚至溢出,起火。为了不溢锅,不粘锅,两名熬药人必须通宵达旦,一个负责添柴,一个负责全程搅拌。而且,药既不能熬得太老,也不能熬得太嫩。若熬得不好的话,整锅药都必须倒掉重熬。
记者:关于医德,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李雪婷:“不管穷人富人,只要来看病,有钱没钱都要看。”这是祖辈告诉我的。
听我的外公说,我们祖上开设李氏药铺时,对穷人一直是不收钱看病的。老百姓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会在药铺前摆放的簸箕里放一些土特产等。那时候,厨房的伙计们每晚上总能收到几大筐土特产。
后来,外公在乡镇医院坐诊,也总是让病人花最少的钱治病,有时候甚至自掏腰包给病人抓药。舅舅和妈妈开设诊所,也是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
直到现在,我们卫生服务站还定期在周五下午做义诊。
继承发扬古方新韵
记者: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李氏麒麟膏是否有所创新?
李雪婷:可以说是一直处于创新和发展之中。
相传,李氏中医创始人李朝先源自陕西,二代传人李廷分传承后将其发扬光大。三代传人李富同在民国年间游学四方,遍采民间古方,将祖传良方麒麟膏与其他类似药方临床对比后,进行精制提升,以提高该方的针对性。到四代传人李德秀,此膏已历经百年,比较完善了。第五代传人李志斌,17岁经过选拔进入乡镇卫生院行医,对药方中的每一种药材都进行了编号。第六代传承人李慧自幼跟随祖父、父亲学习中医,辞去三甲医院工作,传承中医诊疗。到了我这一代,通过系统化的医学知识,将药效提高,使膏药效果发挥得更好。同时,我积极发扬、推广中医文化,希望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中医药的健康福祉。
记者:推广中医文化,您是怎么做的?
李雪婷:作为年轻一代,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医药非遗“活起来”,走向世界。
我们的膏药是自己生产的,没有包装,过去都是直接在药铺、医院、诊所给病人用,很难走出去。为了让李氏麒麟膏更好地走出去,我就想着给它一个“身份证”。
2017年,我开办了襄阳雪慧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襄州区古驿镇外沟村开办了工厂,购入了打码机、滴注机、压膜机。同时,还编制了宣传册,设计了商标,设计了包装盒,为四种类别的李氏麒麟膏穿上了“衣服”。穿上了“衣服”的李氏麒麟膏,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靠着口碑,不少在国外的华人、华侨也经常通过邮寄的方式购买膏贴。2022年8月,我开办了樊城区清河口街道夏家台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中医为广大群众开展诊疗、中医文化宣传。我也会经常参加非遗展会、医药学会活动,前往周边县(市、区)开展宣传和义诊活动。
记者:您在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中,还有什么期盼?
李雪婷:中医药学包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的传承,不能单靠一个人,而是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共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记者:王世翠;通讯员:邓爱华、刘拥涛
编辑:廖双玉|校对:王怡雯
责编:严巍|审核:刘德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