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庭芳:两封家书表初心

薪火“襄”传    “史”志不渝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市上下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级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从2024年6月起,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与襄阳融媒体中心将持续推出《薪火“襄”传——襄阳党史故事》系列节目。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封家书表初心——毛庭芳。

(1930 年毛庭芳写的家书)

毛庭芳(1905—1936),原名毛明厚,字筠斋,又名毛挺芳、毛廷芳、毛定芳、毛定方, 湖北襄州人。1926 年 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机要科科长。

1921 年夏,毛庭芳考入襄阳城内的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校期间,阅读了《新青年》《向导》等大量进步书刊,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参加了学联组织的反帝反教会活动, 以及反对封建学阀的二师学潮,是被反动校方开除的 36 名离校团成员之一。

1925 年 6 月,上海发生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襄阳后,毛庭芳积极参加学联组织活动,采取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游行演讲等方式, 揭露帝国主义分子残杀中国工人的罪行。1926 年,毛庭芳在武汉由共青团武汉地委向团中央推荐,前往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第二十五师任连指导员、团参谋。1927 年 8 月参加南昌起义,在南下转战中负伤,后辗转回到襄阳养伤。养病期间,毛庭芳除了看书写字,便是教两个弟弟和一个外甥学习。当他得知村里族人和自己哥哥种植鸦片烟苗后,极力反对并予以铲除,并教育大家认识鸦片的危害。

1929 年 9 月,毛庭芳离开家乡,在南京参加了中共江苏省委领导的兵运工作。1930 年初,被派往上海任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兵运负责人。同年 5 月,在中央军委秘书处工作,任中央军委秘书处处长、中央军委兵运书记等职,后被党组织派往苏联学习。1931 年进入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共(长)汀连(城)县委组织部部长、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机要科科长。1932 年,任中央苏区总司令部秘书长,管理机要工作。1933 年,任红军总司令部秘书兼机要科科长。1934 年 2 月,任中革军委总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 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 年 6 月,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并于 8 月初混编成左、右两路军。毛庭芳随总司令部留在左路军开展工作,坚决拥护党中央北上路线,后任红军大学教员。1936 年 8 月, 因染伤寒,牺牲在西康炉霍(今四川省炉霍县)过草地途中。

现襄州区档案馆收藏有毛庭芳的家书两封。一封信是毛庭芳写于 1930 年 3 月,信中向家人报告自己的近况,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毛庭芳在南京参加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的兵运工作期间,南京的党组织多次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许多共产党人被杀害。书信中他将自己的财产分割,支持其四弟、五弟和外甥发奋读书,殷切希望他们不要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事情,并谎称自己在外地从事缮写工作。这不仅是一封普通的家书,而是一封遗书,毛庭芳为共产主义理想、为革命信念而战,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

另一封信毛庭芳写于 1930 年 9 月初。此时,毛庭芳在上海中央军委工作,面对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毛庭芳没有退缩、没有被吓倒,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信中写道:“中国青年决不会任人宰割,头可断,血可流,战死不做亡国奴!这就是我的决心。

为了中国人能扬眉吐气自由地生活,何惧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寥寥行间,字字泣血,这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铮铮誓言。

参考资料:襄州区档案馆收藏中共中央组织部转入的毛庭芳烈士档案,《湖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5 年—1926 年)》《中央苏区人物志》《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人物志》《襄阳发现遵义会议红军总司令部机要科长手书稿》《湖北人物志》《鄂北星火》《毛庭芳烈士传》《中共襄阳人物》《襄阳县革命斗争大事记(1919-1949)》《中央档案馆馆长讲长征》《档案揭秘遵义会议期间神秘的中央红军机要科》《红军总司令部机要科驻地简介》《中革军委总司令部组织序列表》《李则古档案》

来源: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