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馆新馆17日开放!珍藏文物7万多件,展出文物4000余件,“镇馆之宝”抢先看!

襄阳市博物馆新馆(杨一  摄)

5月16日,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湖北主会场活动暨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在襄阳举行。此次活动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襄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博物馆协会、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襄阳市博物馆协办。

主会场活动还宣布了“第八届(2023年度)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六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获奖名单、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湖北赛区获奖名单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与会领导共同鸣笛,启动“文物系荆楚 同心向未来——青年文物专家公益云课堂暨青年文物保护志愿者公益行”宣传活动;随着博物馆大门的开启,全体嘉宾及观众参观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江山留胜迹——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

当天,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举办。历经6年建设,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精品4000余件(套)包括金银器、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古字画、碑帖墓志、石刻木雕等。除基本文物陈展外,襄阳市博物馆新馆辅以版面、场景、模型等辅助展品,运用多媒体技术、数字展厅技术等方式,丰富陈展形式,将现代技术与文物相结合。

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共青团湖北省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台、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省博物馆协会、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古建筑保护中心相关领导,襄阳市“四大家”有关领导,各地市州文旅局和博物馆负责人,全省优秀讲解员、青年专家、志愿者以及特邀嘉宾参加活动。

襄阳市博物馆新馆17日开放

记者获悉,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将于5月17日起对外开放,其基本陈列“江山留胜迹——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展出文物4000余件(套)是湖北省少有的无缺环且各时期展品均较为丰富的通史展览。

襄阳市博物馆作为收藏襄阳历史文化的殿堂,截至2023年底,馆藏文物数量7323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22件(套)、二级文物396件(套)、三级文物4776件(套)。经多年筹建,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新馆,矗立在襄城汉水西侧凤凰山冲,襟山带河,占地面积185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预约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开放区域为综合馆第一展厅至第六展厅。襄阳市博物馆实行实名预约参观机制,每天入馆人数上限为8000人,观众可通过“襄阳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或“游湖北”微信小程序预约参观,入馆时请按工作人员指引扫码核销。

7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现(退)役军人、军(烈)属、消防救援人员、楚才卡持有人员等特殊人群,可持本人相关证件由工作人员核验后免预约入馆参观,需要照料的观众可随行一位同行人员。

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地址位于襄城区胜利街268号。市内可乘坐1路、5路、13路、505路、534路、546路公交车在岘山站下车。市民游客请合理安排好时间,务必按预约时间入馆参观;当日预约门票仅限入馆一次,出馆后不得重复入馆,请提前规划好游览路线。

一览千年,湖北少有的通史展

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展出文物4000余件(套)

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将于5月17日起对外开放,馆内珍藏文物7万多件,展出代表性文物4000余件,上溯远古、下及明清,无声述说着襄阳承载的荆楚传奇、三国华章、汉晋风流、唐宋文韵、明清气象。市民游客漫步其中,可在方寸之间一览千年,触碰襄阳文化的灿烂辉煌、领略中华文明的璀璨恢弘。

融汇南北,馆藏文物数量7万余件(套)

襄阳地处中华腹地,汉水中游,“上通关陇,下连吴会,北控宛洛,南达湘黔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人文荟萃之区、商旅繁会之所。著名文化学者刘玉堂称,在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襄阳一直同频共振,从未缺席过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

襄阳市博物馆作为收藏襄阳历史文化的殿堂,截至2023年底,馆藏文物数量7323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22件(套)、二级文物396件(套)、三级文物4776件(套)。

经多年筹建,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新馆,矗立在襄城汉水西侧凤凰山冲,襟山带河,占地面积185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新馆由东到西依次为学术报告楼、综合馆、文物修复中心,3栋单独建筑分布于由低到高的三层平台之上。建筑为仿唐建筑风格,与周边岘首山、习家池、谷隐寺、凤林关等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和唐城影视基地等历史风貌建筑、文化旅游景区相呼应,共同构成岘山文化旅游区。

走进襄阳市博物馆新馆,观众可近距离触摸襄阳跌宕多姿的历史、流光溢彩的文化,感受襄阳对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的突出贡献。

六大展厅,陈列文物4000余件(套)

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江山留胜迹——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展出文物4000余件(套),文物质地多样,类别丰富,时代特征明显,共同展示襄阳地区从旧石器时代至清代漫长且完整的历史进程,属于湖北省少有的无缺环且各时期展品均较为丰富的通史展览。其中,先秦时期的文物,尤其是大量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构成该馆馆藏特色的一大亮点。

新馆基本陈列六个展厅共6300平方米,按照史前、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时期进行布展。“此次通史展从时段和文物两个层面呈现出的完整性,在湖北颇为少见。这得益于襄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且留存有十分丰富的遗址墓葬和文物。”襄阳市博物馆负责人说。

新展结合馆藏特色,设置场景艺术、互动装置等系列辅助展品,为观众呈现一场盛大的文化之宴。其中,宋蒙大战数字展厅通过数字影片和灯光演绎,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南宋末年襄阳之战的残酷,体验攻城方和守城方的激烈博弈和顽强不屈精神。

上新“镇馆之宝”,珍贵文物首次亮相

襄阳市博物馆原馆展出文物精品800余件(套),新馆展出4000余件(套)文物,众多珍贵文物首次与观众见面。

新馆有哪些“镇馆之宝”?该馆负责人逐一介绍,西周晚期“曾白(伯)陭”铜钺出土于郭家庙曾国贵族墓地,当是曾国国君陭制作并用来推行政令、治理百姓的君权象征,为研究中国早期法制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西汉铜提梁鋞相关铭文较为罕见,对研究西汉丧葬等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汉代度量衡研究提供重要实物。三国早期青铜马出土于樊城菜越三国一号墓,按真实马匹的形体用青铜浇铸,身高、体长均为163厘米,重达720斤,堪称“中华第一青铜马”。三国早期玉猪形握出土于樊城菜越三国一号墓,由整块和田羊脂白玉雕刻而成,温润晶莹,展现了成熟而简洁的“汉八刀”雕刻技法,形象逼真。唐长沙窑绿彩黄釉胡人瓷碗,人物神态滑稽,形态准确传神,体现了唐代工匠独具一格的审美。南宋彩绘壁画庖厨图、备饮图出自襄城檀溪路一座南宋砖墓,真实记录了南宋世俗生活场景,是宋金时期南北文化交流的反映,也是湖北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并成功揭取的彩绘壁画。

此外,还有大量重量级的特色文物亮相,如目前中国最早“浮屠祠”的三国早期褐釉陶楼等。

据悉,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将于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现场发布,目前处于公示阶段,襄阳市博物馆名列其中。“汉晋以来、代为重镇”,“一座襄阳城,半部华夏史”,襄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始终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统筹文化遗产传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绣花功夫”涵养文化根脉、厚植绿色本底,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记者:张亚婷;通讯员:孟涛;实习生:郭晨毅

编辑:廖双玉|校对:王怡雯

责编:严巍|审核:刘德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