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阳市文化和旅游部门持续打造“昭明课堂”社教活动品牌,研发“历史+红色+科普+传统文化”精品课程,利用研学旅行、综合实践等活动,让摆在展柜里的文物“活”起来,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热”起来,推动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打造精品研学课程
在国家文化战略的需求背景下,博物馆研学越来越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和教育方式。市文化和旅游部门持续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将市博物馆打造成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及襄阳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常态化开展系列研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博服务、全面的文博信息、沉浸式的文博体验,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历史文化魅力。
为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市文化和旅游部门致力于挖掘三国文化、荆楚文化、传统民俗、地域文化,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精心打造《追寻历史,走进襄阳农耕文明的前世今生》《品襄阳美食,赏千年美器》《小方寸中看襄博》等精品研学课程。其中,《三国遗韵》课程入选2021年湖北省文博系统“十佳研学课程”,“聆文明足音 品南北遗韵”获评2021年湖北省文博系统“优秀研学线路”。
市三十六中、高新区商校幼儿园、南漳县城关镇太平中心小学、南漳县金庙中学等学校,分批组织学生走进襄阳市博物馆。史前红陶曲腹杯、先秦曾伯陭铜钺、三国“中华第一青铜马”……在研学中,学生们近距离欣赏绚丽多彩的文物,了解襄阳的前世今生和民俗风情。
在“昭明课堂”传统品牌课程基础上,增设手作、实验、探秘等更具操作性、探索性、趣味性的课程,如印拓片、制青铜镜、做花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文化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
小小志愿者为城市“代言”
“大家好,欢迎来到襄阳市博物馆。请看,这是三国时期的黄褐釉陶楼,陶楼由门楼、院墙和二层楼阁组成……”周末,在市博物馆一座展柜前,一名小小讲解员面带笑容,为游客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节假日期间,市博物馆每天都有小小讲解员忙碌的身影,他们用稚嫩的嗓音为家乡文物“代言”。
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立足“昭明课堂”活动品牌,连续六年开展小小讲解员系列活动,已培养小小讲解员300余名,通过学习精品课程、基本礼仪知识和互动讲解实践锻炼等方式,让未成年人成为城市文化推介官,真正激发未成年人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2022年,市文化和旅游部门推出“传承历史文脉 品味襄博雅韵”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海选14位优秀小小讲解员为市博物馆内的重要文物录制讲解视频,并利用媒体进行推送,积极传播文博知识,多渠道、多角度宣传襄阳文化,同时鼓励更多青少年加入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争做家乡历史文化的代言人。该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22年湖北省文博系统“青少年荆楚文物我来讲”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社教活动多姿多彩
为让“昭明课堂”惠及更多未成年人,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开拓活动场景,扩大活动范围,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先后与肯德基联合打造“三国文化”主题餐厅,与华侨城合作开展“奇趣博士带你探索襄阳”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更多未成年人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
小小讲解员为游客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资料图片)
离博物馆太远、没有时间?市文化和旅游部门与教育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把“昭明课堂”搬进学校课堂。今年2月19日,“品味襄博雅韵 传承中华文明”——2023年襄阳市博物馆“种子教师”活动在市博物馆举行,通过培训“种子老师”,将博物馆资源带进学校,让学生在校园也能了解襄阳的历史文化。
2022年,“昭明课堂”先后走进保康县两裕乡、市二十三中等地,为中小学生送去趣味十足的文博课程。
“云逛”博物馆也人气高涨。2022年,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推出文物精品展示107期、“昭明课堂”微课堂49期,并配上音频解说、视频展示、文字解读等,让中小学生足不出户即可在家享受文物盛宴。
“新春闹元宵”“纸鸢寄语清明时”……每到传统节日,专题展览、历史故事讲述、传统习俗实践、线上课堂等活动精彩纷呈,让优秀历史文化的种子在更多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发芽。
今年,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将进一步深耕“昭明课堂”,与十堰、随州、南阳等地文博机构及县(市、区)学校加强合作,通过送展览、办讲座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文化文物知识、传递文博力量,引导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
来源:襄阳晚报
编辑:代丽思 | 校对:金芳
审核:王大春 | 终审:杜红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