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岘山,绿色正浓!看市国营林场的高质量绿色发展

夏末秋初,位于襄阳南郊扁山脚下苗圃基地内,近2万余株全新尝试的容器苗,在经受了今年干旱少雨极端天气的“洗礼”下,逆势而上,竞相吐芽,焕发出勃勃生机。桂花、香樟、三角枫等乡土树种以及火棘、凌霄等藤本苗木嫩枝尽情舒展,新叶随风舞动的景象,成为林场一道全新的靓丽风景。

“扁山片区的建设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依托成熟苗木产业规划,积极打造生态建设的‘扁山样板’,建成集苗木种植、资源管护、景观样板、技能提升、竞技观摩等特色于一体的生产培训基地,新时代绿水青山的实践孵化器。”站在扁山近200亩资源禀赋优良,培植条件优越的苗圃基地里,市国营林场赵天宇场长将扁山的未来娓娓道来。扁山片区容器育苗新模式首次尝试便取得成功,不仅是襄阳市国营林场在改良苗木品种,提升苗木品质,提高苗木档次上锲而不舍的坚持与追求,更是该场多年来凝聚绿色梦想、构建绿色屏障的缩影与写照。

“一江春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岘山东临汉江,西接隆中,南抵国道207,北处襄水之滨,山水相依间尽显雄奇俊秀,松柏苍翠处迎得鸟语花香。自古以来,岘山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林茂水秀的绰约风姿,引得孟浩然、杜甫等文人墨客登山临水,落笔赋诗。如今,市国营林场所辖的岘山,早已成为襄阳这座“华夏第一城池”的繁茂绿洲,新型工业基地的天然氧吧,中华腹地的一颗璀璨绿色明珠。

襄阳市国营林场成立于1956年,位于襄阳城区南部,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现共有干部职工100人,其中在职35人、退休65人。截至2021年底,襄阳市国营林场经营总面积2.7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12.4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3%,已成为全市林分质量最好、森林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区域之一。

可谁又能想到,在这一组组鲜亮的数字背后,国营林场承载了多少发展阵痛中的不易与辛酸,凝聚了多大主动求变时的勇气和决心;有多少林场人亲眼目睹了从濒临倒闭艰难窘境到盘活资源涅槃重生的曲折,又有多少林场人亲身感受到从多点开花的采石滥伐“盛况”到壮士断腕的禁伐关厂魄力。

绿色生态与经济创收该如何平衡?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与几经沉浮的历程中,成为摆在几代国营林场人面前的艰难抉择——

转型阵痛,整体发展陷僵局

“与现在岘山国家森林公园(与襄阳市国营林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模式)内山水相依、松柏苍翠、处处皆景、游人如织的热闹景象相比,十多年前,林场山林里真可谓人迹罕至,满目疮痍……”在林场奋战42个年头的退休职工汤忠兵回忆起那段蹉跎岁月,仍不禁唏嘘感叹。

“除了微波站每周一调换的工作人员和周边捡柴的居民外,在山上几乎看不到其他的人。”他说,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了盘活林场经济,扭转发展停滞的不利局面,在绿色森林资源与发展多种经营的抉择上,林场也作出了那个年代的历史选择,迎合当时庞大的林木、石材市场需求,开山采石,伐木变现。“当时在林场范围内,兴办的采石厂、石灰厂和水泥厂近二十家。”面对当初开山炸石导致遗留至今的残垣断壁,汤忠兵仍不住地摇头,满脸的无奈与惋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林业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1993年后,市国营林场由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变成差额拨款,发展一度陷入绝境。”襄阳市国营林场场长赵天宇告诉记者,曾经靠山吃山、靠林吃林的林场,树木不能再砍伐,石材不能再开采,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直接陷入了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阵痛期。

2020年因单位合并进入市国营林场的原襄城区隆中林场场长李士军也回忆到,禁伐限伐政策影响的不止是国营林场,原隆中林场也同样受到了限制,木材产量锐减,收入巨幅下降,多年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改制成自收自支,财政断了“供给粮”,干部职工连吃饭的基本工资都发不出来,基本保障都顾不过来,退休养老金更是天方夜谭,很多职工背井离乡,离岗谋生。

盘活资源,昔日凤凰终涅槃

“全场范围内禁止砍伐采林、开山炸石,相继关停了林场里的近二十家石材厂、石灰厂和水泥厂。”对于多年前林场采取的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策与魄力,赵天宇场长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虽然短时间没有了资金来源,但却保住了林场起家的底子,守住了林场最大的财富——绿水青山。”

是固步自封,维持现状?还是盘活资源,走出困境?在这道体现使命、担当、作为的选择题面前,自2010年起,襄阳市国营林场的干部、职工进行了长达7年的改革探索,并在林场发展残棋中找准绿色生态的落子时机,用实际行动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林场多处与当地百姓田边地头山林接壤,边界的划分认定一直以来就存在诸多争议。”当年全程参与重新踏勘定界与调解的林场工程师高万强介绍,历时六十多天,工作小组走遍了林场边界的每个角落,厘清了三十余处林地权属。

林场与周边多达62个相邻单位达成林地共建协议,将相邻的林地租给单位种上树苗,不光解决了附近百姓滥采乱伐林木和随意占用林地问题,每年还为林场增加3万多元的租金收入。

将林场辖区内荒废多年的山洞租给当地一家知名酒厂作为原酒储藏酒窖,变废为宝;将林场岘山森林公园森林防火公益宣传与企业形象宣传进行“嫁接”,实现增收;带领干部职工发展苗圃基地200多亩,每年为林场节约造林苗木成本10万余元;有效利用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

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政策支持与财政资金投入,让国营林场在改革转型上轻装上阵,绿色发展上砥砺前行。2012年,襄阳市历史上第一个政府建设资金投入林业建设的项目——襄阳市国营林场贾冲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水库周边林相改造项目如期上马,顺利地打通了该市将林场生态治理、林相改造等列入政府城建计划的渠道,实行林场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国营林场范围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得到迅速改善。

一条条改革举措的实施,一项项改革项目的落实,精准体制定位,盘活林场资源,林场发展驶入了快车道;落实职工社会保障,提升职工福利待遇,激发了大家谋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原来外出打工择业的职工也纷纷“归巢”。

生态领航,守绿提质谋发展

熬过了艰难岁月,经历了发展阵痛,市国营林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如愿翻开了生态领航、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累计完成以造林绿化为主的生态治理工程3万余亩,道路绿化26公里;引导社会参与,组织营造纪念树10万多株;巧借襄阳市“绿满襄阳”三年行动的东风,积极开展“绿满岘山”三年行动……造林力度一年大于一年,林场绿量一年超过一年,林分质量一年高过一年。

2013年,集社会效益、民生效益、生态效益于一身的6.8公里岘山城市绿道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了全省首条城市绿道,同时,也是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三年行动计划”首批示范工程。优美的徒步环境,适宜的步道坡度,林间穿越,山间蜿蜒,赢得市民的广泛赞誉,岘山绿道也被誉为“民心路、健身路、文化路、旅游路、生态路、致富路”,每天仅市区的游客量就达万人,竞相感受襄阳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的风采,共享生态、绿色发展的成果。

2015年1月,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在襄阳市国营林场基础上建立“湖北岘山国家森林公园”,这张国牌不光是对襄阳市国营林场绿色发展成果的肯定,更是坚定了全场职工在绿色生态道路上探索前进的信心与决心。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国家森林公园为载体,强化资源保护,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观光林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襄阳岘山南郊以伏羲雕像为主景观的摩崖石刻雕塑群横空出世,不仅令市民惊叹于工匠变废为宝、巧夺天工的神奇手艺,更加赞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完美融合。这是一次采石迹地生态恢复与文化旅游景观建设相结合的全新尝试,通过在裸露山体石壁上雕琢摩崖石刻,绿化补植和边坡支护的方式令岘山南侧1104亩采空区的生态得以重新修复。与此同时,投入1700万元实施采石迹地植被恢复项目,采取边坡挂网+坡顶、坡脚绿化复绿技术,建设了一套完整的滴灌养护系统,令真武山、武铁采石厂等面积达700亩的采石迹地重新焕发了生机,逐年绿了起来。“过去藐视自然,违背规律的滥伐与采石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今将以N倍的代价来弥补和修复。”负责南部山体(真武山)绿化修复工程的市国营林场副场长刘功斌感叹道。

20余名护林员组成的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伍以站为家,枕戈待旦、严防死守;建筑面积达700余平方米,五座建设标准高、防火设施齐、功能辐射强的森林防火管护站均衡地分布在林场重要角落;储水量近500立方米的13座森林消防水池,埋设长达20公里的配套水管,总长度近40公里的消防通道时刻守护着2万余亩绿色资源;4座立于高势山头的瞭望塔,51只“天眼”及5个烟感报警摄像头组成的护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加强了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的及时性和覆盖面;2个高空云广播和近20个立杆音箱滚动播放的森林防火知识让“空中有烟感、山顶能瞭望、路口有监控、林间常巡护”的森林防护网络更加完备。襄阳市国营林场取得20多年来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骄人成绩。

林场坚持把生态文明教育与国土绿化、森林公园建设有机结合,组织开展义务植树、全民健身登山、文明祭祀、森林体验、环境保护、科普宣传等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弘扬生态文明精神、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和文化,先后获得“全国林业科普基地”、“湖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襄阳市法治文化示范点”等称号。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言万古琴。回头寻觅襄阳市国营林场务实的绿色发展轨迹,66年“艰难突围”,特别是近10年“涅槃重生”,我们清晰地看见,襄阳市国营林场一代又一代务林人,不忘初心、不畏艰苦、凝神聚力,守绿提质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主动聚焦绿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优化整合岘山人文元素,实现了历史文化、绿色文化和生态文化的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完美地展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代全新画卷。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

记者:李随群 | 通讯员:何军辉 陈赛娥 

编辑:易安然 | 校对:刘媛

责编:李丹 | 审核:周嘉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