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期中成绩单”出炉!襄阳也是蛮拼的

上半年

我市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区域经济多极支撑

重点企业强力拉动

“四新经济”加快发展 

匹配指标支撑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

工业实现产值3329亿元

同比增长14.5%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保持自开年以来的平稳增长态势;分别快于全国,全省2.1个和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329亿元,同比增长14.5%,分别比一季度,4月底,5月底加快1.9个,0.7个和0.2个百分点。

 

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增速

 

区域经济多极支撑

 

上半年,高新区完成总产值1409.9亿元,同比增长15.2%,高于全市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幅0.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总量的42.35%,同比提高0.71个百分点,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襄州,南漳,保康,谷城,宜城等5个县(市)区产值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襄城区一改近年来负增长的被动局面,呈两位数增长,形成多极支撑。

 

 

 

重点企业强力拉动

 

上半年,全市纳入月度重点监测的300家重点企业完成产值2169.9亿元,同比增长16.9%,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4.5%,环比提高1.84个百分点。其中,264家企业产值增长,实现产值1960.94亿元,同比净增360.48亿元,拉动全市增长12.4个百分点。

 

“四新经济”加快发展 

 

新技术加速转化充分利用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在石墨烯方面的技术优势,打造中国航天华中石墨烯基地。深入推进储能技术应用,大力电工公司自主研发的模块化钒电池储能系统,先后在印度,新加坡和国内等地开展了12个钒电池储能系统示范工程,产品远销至韩国,美国等地。我市投资16亿元的100兆瓦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PPP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新产业加快成长。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86亿元,同比增长17.6%,快于全市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继去年东风新能源汽车ER30,美洋新能源汽车E200成功下线后,上半年,雅致EQ3,EQ1,卡通三款车型下线,全市已拥有3家新能源乘用车整车企业,新能源乘用车已拓展为5个品牌。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244%的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之都”强势崛起。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万洲电气的“智能控制与能效优化管理服务”,新火炬科技的“高端轴承智能制造”,江山重工的“火箭炮武器系统数字化核心制造基地”,际华三五四二纺织的“纺织数字化生产线智能制造”,三环车桥的“轻量化汽车前轴制造智能工厂”,美利信科技的“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缸体智能制造”等6家企业入选2017年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互联网+”工业助力襄阳智造美洋新能源汽车E200携手橘子租车,开展分时租赁业务,形成产租一体化运营模式;追日电气打造“光伏+储能+充电”新模式,形成多能互补的竞争优势。

 

 

匹配指标支撑发展

 

 

工业用电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40.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增幅高于全省0.35个百分点。增值税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市工业增值税收入30.23亿元,同比增长17.1%,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

 

襄阳广电全媒体编辑:一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