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湖北土豪农村长这样!发金条、住别墅…… 快看襄阳的是哪?

宜昌千余农民股东分红

现场分500万元现金

7月1日,宜昌市伍家岗区共同村1885名村民股东在五一剧场分红,500万元现金现场分配给村民,村民开心的迎来“共建共享”的甜蜜。惹来湖北小伙伴一阵羡慕~

 

 

1
"首富村"

 

尧治河村--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

 

尧治河曾是保康县有名的贫困村,既不通路,也不通电!

经过艰苦创业和快速发展,终于甩掉了贫困的帽子,1998年跃居保康县"首富村",跻身湖北省500强村和全国文明村。

 

 

现已发展成为集磷矿开采、精细磷化工研发、水电、旅游、酒业、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村级企业22家,有专业人才及企业员工1500余人。全村7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别墅,46%的农户拥有私家车。

 

奇葩村规:村民吸烟不得超过2/盒,干部吸烟不得超过5/盒。

 

 

2
“正能量土豪致富村”

余家湾村--十堰蒿坪镇

 

湖北省十堰余家湾村,16户贫困农民住进了别墅楼!

 

 

"我去年已搬进了别墅,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事。"近日,蒿坪镇余家湾村村民马德乾指着自己的"小洋楼",满脸笑容地说。余家湾村有村民400多户700余人,有农田3000多亩,其中贫困家庭有100多户。

 

 

为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在外打拼多年的70后企业家范元君回乡创业,在承包荒山栽种核桃,葡萄,黑猪养殖,水库养鱼的同时,拿出300多万元为17家贫困农户盖起了农民别墅,并投资修建村里的道路及水库,造福家乡。

 

 

 

3
“霸气发金条,村民人人是股东”

余家头村-武汉市青山区

27日上午,武汉市青山区余家头村给全村1001名村民,每人发放一根价值36000余元的100克纪念金条,以此作为余家头村20周年庆的红利。

 

 

村民说,自从村子以公司的形式发展后,村民成为股民,人人都在公司里有股份。公司则将赚来的钱分给村民,每年都会有分红。

 

 

湖北余家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说,自1992年9月分村改制以来,余家头村经历了20年发展历史。此次余家头村20周年庆,集团特意花3400余万元,从上海黄金公司定制了这些纪念金条。

 

小编想问:你们村还缺女婿吗?

 

 

4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彭墩村-钟祥市石牌镇

 

2015年2月13日,彭墩村的科技大楼前,两条长桌上码满一捆捆百元大钞,湖北彭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华现场派发503万元的现金。

 

 

此次的503万元主要是派发给参与土地流转、入合作社、集体外出务工这三类村民,包括劳务工资及奖金。

 

彭墩村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国家4A景区。

 

 

2006年,彭墩村与彭墩集团旗下公司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姻,走“村企结对,共建双赢”的道路,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

 

 

村里新盖的文化艺术中心供村民休闲娱乐,村里还成立了健身队、高跷队、腰鼓队等民间文艺小团体,逢年过节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还修建了老年公寓,村民能够像城市居民一样健身休闲。

 

5
感恩回报,66套别墅送村民

滚河村余家店--大悟县芳畈镇

 

66套别墅,总投资5100多万元,这是一笔普通人不敢想象的财富。而到5月8日,余兵国将亲手把代表这笔财富的66把别墅钥匙,免费交付给余家店的66户村民。余兵国是滚河村余家店人,上世纪90年代初离开大悟到北京闯荡。如今拥有在全国有50多家分店的著名餐饮品牌“九头鸟”,还经营着占北京液化气市场40%份额的燃气公司。

 

 

“人要懂得感恩,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我就应回报家乡。”面对赞叹,余兵国淡然处之。从发迹开始,余兵国始终想着如何带领村民致富。

 

 

6
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

姚庙村--随州市随县新街镇

 

姚庙村曾是“状元村”,500多人的姚庙村几乎家家都有大学生,有的家庭4个兄妹全是大学生,全村到目前一共考出了334名大学生,其中16名博士。这些都缘于村支书苏光明的“知识改变命运”理念。在还在实行工分制的年代,姚庙小学的老师都享受村支书的待遇,高出“社员”们平均工分20%。

 

 

刘平是姚庙村1977年考出的6个大学生之一,他家4个兄妹都考上了大学,其中两个妹妹已是美国的硕士研究生、电脑专家。在武汉一高校,记者见到了任教的刘平老师,他说,家乡的学校和老师是最让他魂牵梦绕和感恩的。

 

 

7
“长寿村”

草坝村-宣恩县晓关侗族乡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草坝村是宣恩县的侗族山寨,山上林木茂密,盆地里、半坡上散落着一户户民居,或是吊脚楼,或是木屋。走进村落,基本看不到农机,更多地是在农田里劳作的村民。全村仅有1800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100位,90岁以上的老人有5位。

 

 

92岁高龄的孟九妹仍在山里拾柴劳作,“平时吃的菜都是自家种的,猪也是自家喂的,山里流下的泉水,直接喝,比城里卖的矿泉水还好喝哦。”孟奶奶这么说。

 

 

襄阳广电全媒体编辑:一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