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千年古城的山水与人文交响

汉江中游的臂弯里,静卧着一座镌刻千年传奇的城池——襄阳。它既有“华夏第一城池”的雄奇,又兼水墨江南的温婉,当汉水与唐白河在此相拥,城墙与古巷在时光中沉淀,便成了一部活着的史书,每一页都翻涌着金戈铁马与诗画江南的双重回响。汉江如碧带绕城,渔舟唱晚时白鹭齐飞,自然与人文在此交织成最动人的画卷。

襄阳城墙,这座始建于汉代的军事堡垒,以“铁打的襄阳”之名威震古今。7.6公里的周长、10米的高度、5米的宽度,搭配250米宽的护城河,构筑起“城高池深”的坚固防线。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六载围城,守将吕文焕率军民浴血坚守,终因孤城无援而失守。这场战役改写了南宋命运,更让“襄阳城破,天下惊”的悲壮,成为流传千年的历史绝唱。如今登临仲宣楼远眺,青砖斑驳的城墙映着碧波荡漾的护城河,耳畔仿佛仍能听见远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余音。

襄阳的山水,是文人墨客心中的精神原乡。李白笔下“汉水绕襄阳,岘山临汉水”的壮阔,杜牧“岘山高,高如天,城下路,水潺潺”的幽远,让岘山因羊祜“堕泪碑”的典故,承载起千年追思。鹿门山则因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成为隐逸文化的象征。汉江穿城而过,沿岸的鱼梁洲、月亮湾湿地公园,既是市民休闲的乐园,更是山水与历史、文化、生活深度交融的精神栖息地。

襄阳的文化,是三国故事的鲜活注脚。诸葛亮在此躬耕十载,刘备三顾茅庐的佳话穿越千年仍在流传,古隆中景区内的三顾堂、草庐亭、六角井,无不诉说着“卧龙”的智慧与情怀。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所建的习家池,以“习家池上草,春至绿如罗”的景致,被誉为江南园林的鼻祖。这份文化传承从未褪色,更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襄阳牛肉面藏着“一辣二麻三鲜”的味觉密码,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襄阳大头菜,如今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皆是文化活化的生动见证。高楼大厦间,古城墙依旧巍峨,守护着不变的坚守与传承。

襄阳,是一座需要慢品的城。踏上青石板路,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摩挲古城砖,每一道纹路都藏着岁月的故事。这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城,正以山水为笺、人文为墨,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交响。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通讯员:黄晶晶 刘勇

编辑:陈莉莉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