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工程一年干!”南漳石门集水库改造工程提前全线通水

一场大雨过后,南漳的田野绿意盎然。但对种粮大户孙平来说,紧锁的眉头并未完全舒展——正值水稻抽穗灌浆关键期,田里的水还能撑多久?......

就在这节骨眼上,一股期盼已久的清流,沿着焕然一新的渠道,奔涌到了他的田头。旱情逼近,清流解燃眉之急。

在南漳九集镇老官庙村的稻田里,种粮大户孙平手握铁锹,正忙着为自家190亩稻田引水。看着水流浸润稻田,他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种植大户孙平:“这次石门灌区放水,缓解了我这100多亩水稻的旱情。”

立秋过后是水稻灌浆、决定产量和品质的黄金期,缺水的困境一度让灌区群众忧心忡忡。南漳石门集水库及时开闸放水,如同一场“及时雨”,解了农户们的燃眉之急。

攻坚克难,22个月工期压至一年

这股“及时水”的背后,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博弈。

南漳石门集水库灌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因渠道淤塞、设施老化导致灌溉能力逐年下降。转机源于南漳县抢抓国家增发国债机遇,成功为灌区改造及水库加固争取到5亿元资金(其中国债资金3.28亿元)。

去年6月,南漳石门集水库除险加固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启动。面对22个月的批复工期和群众迫切的用水需求,建设者们立下了“两年工程一年干”的军令状。

狭小作业面“抢”时间:水库作业面狭窄、交通不便,指挥部见缝插针,争分夺秒协调人员、物资、机械进场。

90公里战线“精”管理:工程绵延90余公里,被精细划分为110个作业班组,280台(套)机械与400多名建设者协同作战。质量安全专班每日巡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定期调度雷打不动,确保“问题不过夜、矛盾不激化、项目不停摆”。

“抢”与“管”双管齐下,水库主体于今年4月提前具备蓄水条件,并在插秧季提前送水600万立方米。经过精心调试,工程首次实现全线通水,清流终于畅达灌区每一个角落。

南漳石门集水库建设发展中心主任刘高国介绍:“当前正值水稻抽穗灌浆的关键期,我们计划放水1500万方,全力保障下游7万亩农田的灌溉需求。”

效益显著,惠农增收焕新颜

这提前送达的“及时水”,不仅解了当下农时之急,也为灌区长远丰收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项目工程于今年年底全面竣工后,将发挥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灌溉能力大提升:有效改善灌溉面积11万亩,恢复灌溉面积5.7万亩。

节水增效看得见:灌溉水利用系数跃升至0.6,每年可节约水资源764万立方米,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0%。

增产增收有保障:项目区农作物年增产预计达940万公斤,年总产值将突破5.32亿元。

汩汩清泉,润泽良田。南漳石门集水库工程的提前通水,是相关部门带头攻坚、实干为民的答卷,更是守护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保障。水到渠成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南漳发布

编辑:王晓 |校对:赵文丽

审核:蔡彦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