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素质提升年丨让160万亩农田“喝饱水”——引丹灌区淬炼抗旱尖兵护粮安

8月1日,烈日炙烤着鄂北大地,但在引丹灌区广袤的田野上,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玉米挺过了艰难的“拔节期”,水稻顺利完成了“分蘖期”,连娇贵的芝麻也安然度过了“快速生长期”。

这生机盎然的景象,来源于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将抗旱保供与“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深度融合,以工程管理为基、科学调度为要、培训演练为翼,交出的“保灌溉、护民生、稳粮食”硬核答卷。

今年以来,支撑着160万亩农田灌溉与沿线乡镇生命线的引丹灌区,遭遇了建渠56年来最严峻的旱情考验——丹江口水库水位历史性跌破死水位,降雨量同比偏少2—3成,持续高温致蒸发量激增。

面对引丹灌区今年持续的旱情,市引丹工程管理局迅速响应,以“四早”为关键举措,全力保障供水,维护灌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早宣传,凝聚全民抗旱共识。年初,市引丹工程管理局便发动灌区95个用水者协会和10户种粮大户提前疏通沟渠,科普节水技术,将抗旱共识深植人心。开灌前,工作专班走遍沿渠8个乡镇,召开灌溉协调会,促进用水户自觉节水。

早维修,疏通水利“毛细血管”。春节过后,市引丹工程管理局自筹资金280余万元,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灌区3000多公里干支渠以及126座泵站开展拉网式排查,清淤疏浚渠道40公里,维修保养闸门10处、斗门80多个。针对部分偏远地区灌溉死角,架设临时输水管道15公里,确保每一寸农田都能“喝上水”。

早充库,蓄足抗旱“救命水”。基于精准研判,市引丹工程管理局迅速向老河口市、襄城区、樊城区、高新区以及襄北农场发函,同时敦促水库除险加固提速,争分夺秒提前充库蓄水。开春以来,累计从丹江口水库引水4.31亿立方米,其中向灌区水库充库蓄水1.2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灌区农田灌溉。

早协调,多方联动汇聚合力。面对整体库区来水偏枯的严峻局面,市引丹工程管理局积极争取长江委水资源支持,将5月引水流量由20立方米每秒提升至25立方米每秒。同时,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及时妥善解决老河口市、襄城区、樊城区、高新区以及襄北农场的上下游供水矛盾,在保证灌区生活用水的前提下,采取轮灌、先远后近、先急后缓、先直灌后充库等措施,节约了水资源,保障了灌区抗旱用水需求。

这场抗旱战役,亦成为淬炼干部队伍的熔炉。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将“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深度融入抗旱实践,通过靶向培训、实战演练,让“懂水利、会攻坚、善服务”成为干部的本能。

如今,引丹灌区160万亩农田农作物长势良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昭示着丰收在望。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吴芳丨通讯员:韩俊生 胡娅婷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