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6个以工代赈专项获中央支持6100万元

7月11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省发改委近日下达2025年第三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我市16个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获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6100万元,占全省比重11.09%,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4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行动,新增100亿元助力重点群体稳就业促增收。市发改委快速响应,抢抓政策窗口期,第一时间组织有关县(市、区)优化调整储备项目,推动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市发改委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对接就业。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原则,多部门联合精准摸排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建立“务工需求清单”,挖掘用工岗位,预计吸纳农村低收入人口、企业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2005名群众就业。突出报酬提标,确保增收实效。对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不低于40%的新标准,指导各地优先谋划农村漫水路、漫水桥、小型桥涵,护坡护坝、山坪塘(蓄水池)、排灌沟渠和小型堤防修复,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劳动密集型项目,鼓励推广“村级劳务合作社+群众”自建模式,最大程度吸纳群众务工,增加群众务工收入,计划发放劳务报酬2798万元,人均增收1.4万元。聚焦设施短板,提升服务效能。本批次项目计划修建通乡通村路、生产便道等各类道路69.56公里,开挖或铺设各类供排水管网15公里,修建小型桥梁、涵洞、水塘等31座,切实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截至目前,襄阳市2025年累计争取以工代赈项目36个,获中央资金支持1.33亿元,项目个数是上年的3.6倍,资金总量比2024年全年增长约178%,项目个数及资金总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些项目资金共覆盖7个县(市、区)、32个乡镇,将吸纳带动4000余名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超过5300万元,有效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督促和指导各地推动已下达资金的以工代赈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抓实抓牢重点群体务工组织和劳务报酬发放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赈”的实效。同时,协同各地做好项目滚动式谋划储备,切实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促增收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严俊杰丨通讯员:李雪 申梦竹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