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耐何处去,碧波池中自在游。”又至盛夏,当人们正肆意感受夏日快乐的同时,因游泳、戏水等引发的意外溺水事故也进入了高发期和易发期。
记者要采访中了解到,连日来,为尽可能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我市各地各部门纷纷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并通过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等举措,全面防范事故发生的风险。市委政法委也通过各级综治中心平台,广泛组织基层政法干警、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力量,结合“平安到家”敲门行动,走村入户开展防溺水宣传,在辖区重点水域开展巡逻、劝导等工作。
襄州:“智慧防溺水”平台发送预警信息3千余条
“您好,襄州区胡某某在西湾水域旁水域河边玩耍,请及时劝离!”近日,襄州区不少学生家长手机上收到了此类防溺水安全提醒。这得益于襄州区智能化防溺水平台的高效运行。
近年来,襄州区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防溺水智能化平台,在全区14处易发溺水事故点位,部署30余路智能感知摄像头、一键报警设备、网络寻呼话筒等后端设备。平台根据涉水隐患点危险程度的不同,在水域外围设置30米宽电子围栏,对电子围栏内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并触发警告,再用短信提醒、电话提醒、现场劝离等方式进行干预。
在监测到学生进入涉水危险区域时,系统将自动向家长和村(社区)值班人员推送告警短信。如出现学生仍未离开危险源等情况,后台的网格人员或现场的值班人员可以通过后台喊话或者进行现场劝离。
据悉,该平台系统运行以来,系统定时播报宣讲防溺水知识3000余次,给家长发送预警短信13913条、拨打电话13913次,其中仅今年以来就有3366条。平台建成以来,在防溺水点位监控区域均未出现溺水事故,有效降低溺亡事故的发生。
老河口:“水陆空”一体护牢防溺水“生命线”
“你好,请不要在江边玩耍逗留,避免滑倒溺水……”6月26日17时许,暑热未退、江风清凉,在老河口市汉江水域某处沙滩上方,传来警方无人机的喊话声。
与此同时,无人机“飞手”、老河口市公安局水上派出所民警刘童鑫通过线上平台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属地派出所。5分钟后,光化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将2名趁放学跑过来玩的学生安全带离。
近日,为有效预防溺水事故发生,老河口组织各派出所联合职能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对全市水域开展高频次、拉网式巡逻排查,强化汉江、西排子河及市管水库监管,及时发现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并督促各乡镇(街道)对辖区水库堰塘等全面完成“四个一”(即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安全绳、一根救生竹竿)标准化配置。
此外,老河口警方还注重发动社区民警做实做细源头防范,对家庭看护能力较弱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主动开展“线上+线下”宣防工作;联合教育、工会等部门,丰富未成年人课后服务、暑期托管、社会实践等活动,随时了解和掌握未成年人动态,最大限度守护他们的安全。
谷城:“蓝、橙、红”共筑暑期防溺水“安全堤坝”
“如果你的同伴不小心掉入水中,应该怎么办?”近日,在谷城县茨河镇茨河街社区,县公安局联合县消防大队组建专业教官团,深入各村组开展“急救技能进万家”活动。
消防员现场演示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民警则详细讲解溺水后的正确应对流程等。在手把手的指导和模拟演练中,村民们掌握了基础的溺水救援技能。
盛夏时分,该县城关镇沿河路橡胶坝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纳凉玩耍。一抹抹亮丽的“警察蓝”“消防橙”“志愿红”交织,成为守护安全的重要力量。
为切实筑牢水域安全防线,谷城县公安局创新工作模式,积极联合民警辅警、消防队员、退役军人、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构建起“蓝、橙、红”相结合的“专群结合、昼夜互补”联防联动机制,在全县重点水域织就一张坚实的防溺水“安全网”。
每当时至傍晚,这些“蓝、橙、红”总会出现在重点河段、水库沿岸,开展高频次、无死角的夜间巡逻,及时劝阻夜间涉水活动,填补了安全守护的“时间盲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黄金晶 | 通讯员:襄政宣 襄公宣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