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中心“一扇门” 法官早解“百姓事”

法治“枫”景拂过汉江之滨,和谐之花悄然绽放。

近年来,老河口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紧紧依靠综治中心多元调解力量,促进多发易发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起步早,氛围浓。2022年开始,该院派驻“2名法官+3名书记员”的诉服团队入驻综治中心,随之陆续进驻的还有10个“法院+”联调组织。法院立足指导调解、司法确认、速裁快审职能,联同13家治理单位及行业调解组织,助推综治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协同联动——打造服务“新矩阵”

“感谢您的帮助,没想到这么快让我们拿到钱了!”老乡们脸上洋溢着笑意,几天之前他们还是一脸愁容地来到法院。“我们也是没有办法了,也向相关部门投诉过,但企业仍未支付劳务费。”

法院收到该案后,为减轻农民工诉累,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立即将案件委托给综治中心先行调解。经调解员向企业了解经营情况,发现企业因发包方未支付工程款,无力支付农民工工资,涉案金额约400万元。

调解员与派驻综治中心的指导调解法官会商后,迅速联动人社局、工会、镇政府等部门,制定调解方案,决定开展“圆桌调解”。

“那是我们的血汗钱,家里孩子上学还等着用呢,企业一直拖着不给,要给我们一个说法!”农民工代表情绪激动地说。

“不是不给你们工资,实在是公司目前也没有钱!”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道。

调解团各司其职,调解员及法官一边平复民工情绪,一边向企业释明欠薪的经营风险、法律风险,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状况,人社部门告知企业限期整改完毕,可依法从轻处罚,工会组织核实劳务费明细,镇政府督促企业履行。

通过协同发力、调解先行、司法兜底的模式,最终在委托调解后的一周之内,该公司与80多名农民工达成调解协议,并集中发放劳务费。

时间回到2022年,由5名退休法官组成的老河口市民商事纠纷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入驻综治中心,人民法院的“银发力量”在矛盾调解工作中接续发光发热。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这些年来,法院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设立调解指导处、司法确认室、速裁法庭,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凝聚多元解纷合力,积极打造“综治+法院”多元解纷模式。

云端调解——激活治理“新引擎”

“双方是否同意本案调解结案,此后对此纠纷再无争议?”原告、被告均明确表示:“同意。”

日前,在老河口市综治中心视频调解室内,调解员借助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以“远程调解”方式,成功化解了一起“人走案留”的劳务合同纠纷。

“我人在外地,回去调解还需要支付往返路费,我不调解,你们让法院判决吧。”原告在电话中说。

“我们已经与被告联系过了,被告对欠你的劳务费无异议,你不用来现场调解,我们可以线上进行调解,省时省力!”调解员说。

在征得原告的同意后,调解员使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云调解”功能在线签署调解协议,因原告不会操作手机,法院派驻的诉服工作人员与原告户籍地村委会取得联系,请其予以协助。

放心在外忙,纠纷帮你解!在村委会干部的帮助下,这件当事人在外省的劳务纠纷仅用3天时间就达成了调解协议。诉服工作人员当天立案,速裁团队当天审查,均由入驻综治中心的法院团队一站式办理,最终成功申请法院司法确认。

利用“互联网+调解”模式,在综治中心搭建“线下”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接入数字法院应用系统,打造在线申请、线上委托、远程调解、司法确认、云端办理的纠纷“一体通调”机制。

时间回到2023年,一件跨国婚姻纠纷通过“云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自此以后,多起跨国纠纷以此种方式成功化解。网络化、多元化、便捷化的诉讼服务,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一地都不跑就能化解矛盾纠纷,为纠纷的高速化解增添了“新引擎”。

法院还联合工会、民商事诉前调解委员会创新开展“流动调解进企业”活动,实现线上线下齐发力,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起到“解决一件、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贡献合力。

速裁法庭——筑牢解纷“硬支撑”

“我不同意调解,我要求法官开庭审判!”

2025年5月,一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经先行调解,业主与物业双方对物业服务质量及物业费欠缴金额仍有较大分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依法转入小额诉讼程序审理。

5月17日上午9时,案件由入驻综治中心的速裁团队陈法官在速裁法庭开庭审理。

庭审过程中,被告对原告物业服务质量提出多项异议,双方对抗性强,争议焦点集中于服务标准与物业费标准的对应关系。

庭审后,陈法官组织双方继续调解,围绕双方争议焦点,坚持“法理情”融合,向被告详细阐明物业服务合同中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向原告说明物业服务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向,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

经陈法官耐心疏导,双方逐渐缩小分歧,最终于庭审当日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场向原告支付欠缴的物业费,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时间回到2022年,法院速裁团队入驻综治中心后,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类型化纠纷“示范诉讼+批量调解”工作机制,为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分流、源头化解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了开展司法确认、速裁快审,指导调解也是我们重要的工作内容。”入驻法官陈文彦介绍道。法官会积极邀请入驻综治中心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强化对调解工作的法律指导,助力提升调解规范化水平。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老河口法院委托综治中心调解案件共计409件,其中法官指导调解案件近300件,调解成功203件,充分释放了“抓前端、治未病”的效应,彰显了司法赋能基层治理的强劲动力。

来源:立案一庭 老河口法院

编辑:马雨帆 校对:金芳

审核:周斌 卞晓辉 杜瀚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