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现代杭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现代杭萧)的仓库里,钢材堆得像一座山。面对市经信局调研组的工作人员,该公司总经理彭松林眉头紧锁:“市场需求萎缩,产能利用率不足,库存积压的钢材占用了大量资金,我们十分着急。”
然而,就在不远处的程力新富襄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程力新富)10万平方米智能化厂房工地,程力新富车间主管靳宏坤正为寻找优质建筑钢材寝食难安。“工期紧迫,标准严苛,急需的钢材不仅质量要过硬,供应更要准时,不然整个工程进度都得延误。”靳宏坤说。
一边是库存如山、心急如焚,一边是需求迫切、望眼欲穿,无形的市场壁垒横亘在两家企业之间。
转机,始于市经信局的一次常规走访调研。他们敏锐地捕捉到这断裂的供需链条,迅速启动需求响应机制,把收集到的问题交给了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并录入到襄阳市“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平台,由平台进行问题转办和督办。
与此同时,市经信局第一时间联动东津新区经济发展局,火速响应,全程护航。
一场市场对接随即展开。两家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厂房图纸与钢材规格间反复比对,并逐项核对钢材需求参数。为精准匹配,双方还邀请了行业协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现代杭萧的钢构产品进行多轮抽样检测,组织专家团队对程力新富的需求清单进行专业评估。
市经信局和东津新区经济发展局更创新性地采用“三维比对法”,不仅看钢材物理性能与规格,更细致考量物流半径、结算周期等要素。
最终,在政企合力推动下,一份800吨H型钢柱的供应合同完成签订。
彭松林感叹道:“前3个月我们订单不足,真的很着急,幸亏市经信局及时帮扶,为我们推介项目,帮我们锁定合同,解了燃眉之急。”
签约当日,当现代杭萧的生产线再次轰鸣,钢材开始有序运往程力新富项目建设基地时,靳宏坤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我们的新项目按期投产终于有保障了,今年的产值预计达25亿元。”
现代杭萧和程力新富的顺利对接,不仅是一场“破局之战”,更是政府角色悄然蜕变的缩影。从“企业追着服务跑”到“服务主动找上门”,我市经信部门以“‘小切口’精准对接远胜大场面空谈”的新思路,在频繁走访中摸清产业链协同的痛点,精准“对症下药”。
目前,我市经信部门的“助企七大行动”正全面加速,“收集—流转—交办—反馈—督办”闭环工作机制正高效运转,每周深入企业调研跟进问题化解情况、每半个月梳理问题化解进展、每月形成问题化解清单,如同一个永不停转的引擎,不断收集新问题,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合力攻坚,持续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打通发展路上的一个个堵点。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刘倩丨通讯员:李艳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