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题:小儿脾系疾病
节目嘉宾:襄阳市中医医院 儿科 住院医师 王少杰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后天之本”,承担着饮食消化、营养吸收及气血生成的重要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的“气血生化之源”,与卫气、代谢水湿功能密切相关。古人云:“脾胃一病,五乱并作。”因此脾胃病的早期治疗至关重要。脾胃疾病有多种类型,许多病证又与脾胃相关,因此,治疗脾胃病也是治疗多种症证的重要环节。脾胃病系包含了小儿疳证、厌食、便秘、腹泻等疾病,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症之一。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与小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素问·经脉别论》有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其后再由脾气帮助使精气上归于肺,由肺到全身各部以滋养脏腑、器官,所以当脾气健运时人的消化功能就好,机体表现为肌肉丰富,精力充沛等。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时就必然出现食少纳呆,食后腹胀等症状。久之则全身乏力,肌肉消瘦,精神不振等,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小儿的五脏六腑虽已成型,但其脏腑功能并未完善,抵抗力弱,易受外邪所扰,更容易生病。若脾失健运,机体运化水液和水谷精微的功能失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困于中焦,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积食、腹泻甚至于倦怠、消瘦、生长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固护脾胃对儿科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谓“四季脾旺,不受邪”。说明了日常养护脾胃的重要性,脾气充实,正气充足,则邪不可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