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鱼梁洲隧道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要道。在隧道上方,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创造性实施分区治理,探索“复垦资金转复绿”模式,变工程红线为生态绿线,实现超级工程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初夏时节的鱼梁洲,一条绵延1.8公里的樱花步道刚铺设完工,工人们正采用滴灌技术为5300多株吉野樱精准补水。
襄江大道(鱼梁洲段)复绿项目施工负责人贾艳军说:“等到八月份的时候,(树)下面是全线种植三叶草,秋天的时候有枇杷果。整体打造一个春有花, 秋有果这样一个美景。”
这片占地230亩的生态修复区下方正是日均通行3万辆次的交通动脉——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作为襄阳“一轴三环九放射”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轴线鱼梁洲段2018年3月开工建设,为保障这项“穿江越洲”的超级工程顺利施工,鱼梁洲上方这片区域成为了临时用地,2022年10月,隧道正式通车,如何让这些“施工伤疤”重焕生机成为重要课题。
市苗木花卉协会会长南文玲说:“我们也选择了很多品种,最后确定了樱花。樱花算是小乔木,栽植之前先铺了护根板,根系只能横向生长,不会纵向生长,不会对隧道的安全造成隐患。这个轴线绿化项目结合着周边的国土绿化项目,挨着中央生态公园,东边紧邻着环岛景观带,对鱼梁洲整体的绿化景观是一个提升,也是一个互补。”
根据《襄阳市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管理办法》,鱼梁洲创造性实施分区治理,将隧道安全控制区外1120亩纳入汉江生态廊道统一植树造林,安全控制区以内的230亩临时用地则通过“复垦资金转复绿”模式,投入720万元实施高标准生态修复。这一模式变工程红线为生态绿线,破解了重大基建项目生态修复的共性难题,也为长江大保护提供了“襄阳方案”。
鱼梁洲经济开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主任李涛表示:“将复垦变为复绿,更符合鱼梁洲今后的发展。我们争取到了中央财政资金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邀请了专家设计了这个樱花带,为我们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春天踏青游玩的好去处。从长远看,通过项目久久为功筑牢生态绿心的底色。”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王全利 周夏梦 | 通讯员:曹越
编辑:黄娟 | 校对:刘媛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