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智”“碳”新路,襄阳企业点“碳”生金!

加快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技改提能让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近年来,葛洲坝水泥宜城公司通过智改、数转,推进降本增效,成功把“碳压力”转化为“碳红利”。今年一季度,企业产值同比增长近20%。

水泥应该属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行业。但走进葛洲坝水泥宜城公司,记者却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企业通过数字化矿山管控平台,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矿山铲点的地质数据都实时可见,这套系统通过“5G+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以自动生成开采方案。眼下,数字化信息技术已全面融入矿山开采的各个环节,整座矿山实现“开采-抑尘-复绿”全周期生态管理,粉尘排放较传统模式降低70%。

葛洲坝水泥宜城公司副总经理胡梦楠表示:“假如我们某一个铲点石灰石成分发生波动过后,系统会自动计算下一批次的石灰石的开采点位,以及开采量,自动调度相应的挖机和车辆,前往新的开采点进行配矿。通过这种开采方式,我们石灰石掺量提升了3%,而且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了1%,每年为我们节约生产成本上百万元。”

在企业中央控制室,开采后的生料被送入窑炉进行烧制。窑炉中的温度变化趋势、燃料使用率等繁琐细致的参数被精确记录。全自动智能化验室里的机械臂同步将样品送入荧光分析仪,水泥熟料质量波动标准差下降10%。

葛洲坝水泥宜城公司生产管理部自动化主管李兵介绍:“一共有2.6万个数据监测点,经过这个系统,我们每年可减少生料磨和水泥磨的电耗,降低约1%,标煤耗降低1.92公斤,单条生产线可减少碳排放8000余吨。”

葛洲坝水泥宜城公司质量总监伍小成说:“原来都是靠手动,靠人工称量,可能因为每个人的手法不一样,有可能带入人为的误差,但是通过这个全自动化验室以后,它全部是程序设置好了,机械就自动把人为的误差消除了。”

通过智改、数转,葛洲坝水泥宜城公司的设备数控化率达100%,矿山资源回采率达98%,年节约成本超过一千万元。此前,因为生产过程能耗高、排放大,企业每年需花费200万元购买碳排放指标;智能化改造后,企业每年还有近两百万元的指标盈余、可上市交易,盯着排放过日子的“碳压力”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碳红利”。

葛洲坝水泥宜城公司副总经理胡梦楠表示:“我们在智能化工厂建设期间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我们申报获得了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和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合计一千两百余万元,占我们整个智能工厂建设投资的30%。”

宜城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规划投资股股长杨波介绍,加强“两新”、“两重”以及省高质量专项等资金政策对接力度,调动企业技改投资积极性,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压力,通过技术创新、数智转型、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式全面推动技改提能工作。

今年以来,宜城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4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新增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2家。技改提能,正为宜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刘尚坤 解家卫 施秋阳 来源:宜城台 | 通讯员:陈兴广

编辑:滕树杰 | 校对:刘斌贝

责编:李丹 | 审核:周嘉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