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星闪耀·全国劳模风采录丨全国劳动模范郭子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从技校毕业生到车间操作工、维修工,再到工程师、高级技师、行业竞赛裁判员和行业技能标准编制者、行业操作教材主编,他用三十三年的时间探索钻研,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荆楚工匠、湖北中烟襄阳卷烟厂卷包车间技术主管、湖北中烟优秀共产党员郭子国。

郭子国在检修设备

连续奋战 攻克设备难题

1992年夏,19岁的郭子国从技校毕业后带着师父“学好手艺,守好岗位”的嘱咐,走进弥漫着烟草味道的烟厂卷包车间。

他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巡检,记录设备参数,用耳朵贴着机器听振动频率,深夜在老台灯下研究图纸,“啃”理论知识。作为操作工,他在厂里“产质耗”年度指标考核中蝉联第一名。因业务能力突出,他被破格提拔为维修工,并多次获得企业和省级维修竞赛第一名。

2019年末,承担生产保供核心任务的进口GD121H卷烟机突发故障。面对紧迫的生产任务,郭子国与外国专家商量:“现在时间紧、任务重,能否在三天内让设备转起来?”外国专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三天?怎么可能?这至少需要停工半个月。”

“半个月太长了,我们等不起!”郭子国带领团队连续奋战,反复研究、试验,最终提前12天让设备恢复正常。听到这个消息,外国专家不敢相信:“What?”随后,外国专家对他竖起大拇指:“中国工匠,Unbelievable!”

然而,外国专家不知道,这次攻克设备难题,只是郭子国43项国家专利、7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中的“一朵浪花”。

创新突破 助力生产提速

2012年至2018年,其他省份细支烟生产企业异军突起,襄阳卷烟厂遭遇危机:5000支/分钟的卷接车速在行业中处于中游水平。面对困局,襄阳卷烟厂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擂响战鼓,表示要转变观念、创新突破,向6000支/分钟的卷接车速发起总攻。

动员令如巨石入潭,在卷包车间激起层层涟漪。当时,大家普遍持怀疑态度,认为“维持现状已很不容易”“厂里生产的细支烟不可能达标”。

在“不可能”的质疑声中,郭子国顶住压力,带领团队创新“细支烟烟丝成型导轨结构”和“接装纸刮纸及涂胶工艺”,优化“细支滤棒切割输送系统”。

应用30多项技术专利、优化40余项设备工艺、推动100多项维修项目达标……经过10个月的努力,襄阳卷烟厂创造出了领先行业的6200支/分钟的卷接车速,旗舰产品质量在公司和行业监督检验中获得满分。

亮眼的成绩单彰显了郭子国团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硬实力。

传授经验 带出实力团队

2020年盛夏,全国烟草行业烟机操作技能竞赛进入倒计时,襄阳卷烟厂实训基地里灯火通明,郭子国的案头堆着半人高的训练记录册。

笔尖在模拟试卷上沙沙作响,错题旁满是密密麻麻的批注……郭子国一边为徒弟杜俊逸讲解错题,一边鼓励他:“参加国赛,机会难得,你要争取站上领奖台!”杜俊逸则显得有些不自信:“闯进决赛的都是全国顶尖的选手,我站上领奖台,怎么可能?”“怎么不可能?我们一起奋斗,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郭子国坚定地说。

从工具摆放到定点走位,从量具使用到安装手法,郭子国一遍又一遍地为杜俊逸做示范,并逐帧回放实操台前的监控画面上百遍,只为让杜俊逸的实操速度快0.1秒。杜俊逸因做得不到位感到沮丧时,郭子国会用沙哑的嗓音给他加油鼓劲:“咱们再来一次,这个环节的拆装时间要再压缩3秒钟。”

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杜俊逸以黑马之姿获得全国烟草行业烟机操作技能竞赛第四名,站上了领奖台,结束了襄阳卷烟厂二十年无缘国赛奖项的历史,在车间燃起燎原之火。

如今,郭子国带出了一支实力过硬的维修团队,培养出3名维修高级技师、10余名操作技师。

不仅如此,郭子国还将自己的宝贵经验融入烟草行业技能标准编制,并写进行业操作教材里。他说:“技术传承就像卷烟机的升级换代,要一代更比一代强!”

郭子国用实际行动诠释工匠精神,在行业变革的浪潮里劈波斩浪,于困境中涅槃重生,努力突破,创造奇迹,书写出绚丽精彩的人生篇章。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周娜丨摄影:乔森垚

通讯员:王妍 路登杰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