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奏响别样“襄”村振兴新业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当下,乡村不仅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更是干事创业的舞台。

近年来,襄阳因地制宜,依托山水资源优势,融合地域文化元素,盘活闲置资源,精心谋划多产业融合布局,越来越多青年人活跃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先锋榜样,推动襄阳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襄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新鲜出炉的“窑香”就在乡野

春天的襄城区尹集乡白云村,山岚轻绕,树木葱郁,仿佛时光的脚步也慢了下来。在这片静谧的村落中,一家名为窑·远乡村柴窑面包房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店主葛悦琪用一炉柴窑面包,吸引无数市民到乡村打卡。

这家面包店的主人是一对“95后”年轻夫妻,店主葛悦琪曾是一名空姐,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飞行,这让她越来越向往“脚踏实地”的生活。近些年,看着身边越来越多‘新村民’返乡创业,实现了个人价值。她和丈夫闫润坤受到了启发,决定烘焙入手。经过考察,尹集乡白云村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近郊的地理位置让她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可能,两人决定在这里搭建一个柴窑,烘焙自己的“田园梦”。

柴窑面包没有"科技"和"狠活",采用天然酵母、进口面粉等制作,主打纯天然,不含任何添加剂,用柴火窖烘烤出来,带有一种独特的烟熏感,传递出一种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态度。

店主葛悦琪说,柴窑的穹顶能高效聚热,最高温可达500℃,土窑里热量不断地从下往上循环流动,能形成很好的热量对流,比平顶烤炉的热量流动更顺畅、更快速,热力分布更均匀,最快10分钟就能烤好一窑面包。

菠萝包、芋泥超人、抹茶红豆软欧……每天,新鲜的面包一出窑就被抢购一空。虽然窑远乡村柴窑面包店坐落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乡村,但每天驱车前来购买柴窑面包的顾客络绎不绝。开店几个月来,面包店生意越来越好,研发60多个品种,每天限量500个,回头客将近50%,月均营业额接近20万元。这也让店主葛悦琪坚定了他们回乡创业的选择。

店主葛悦琪还会根据顾客需求,定期上架一至两款新品。一些喜欢DIY的顾客,还可以在店内自己动手烤面包。每到周末,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店里做柴窑面包。 如今,窑·远乡村柴窑面包店生意越来越好,夫妻二人也计划扎根在白云村,与乡村共同发展,在创业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别具一格的“村咖”成为潮流

草地上长出咖啡台,飘出阵阵咖啡香……近年来,襄阳将咖啡文化与文旅、农业巧妙结合,这种跨界尝试不仅为游客带来了不同体验,更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清明小长假期间,前往隆中景区的游客发现,景区里有一处新晋打卡点,这里不仅能坐在屋顶喝咖啡,还能和"诸葛亮"合影。

咖啡店主理人陈兴卓告诉记者,“屋顶咖啡”的想法来源于古隆中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群。通过产品焕新,以新场景、新体验,进行诸葛亮文化传播。充分展示IP形象,讲述IP故事。打造现代流行的屋顶咖啡,展示古建屋顶之美。在屋顶举一杯特调咖啡,火烧赤壁、隆中春色,平安喜乐,诸葛智慧文化如历历在目。

"坐在隆中屋顶上喝咖啡",这种独特体验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与此同时,在襄城区卧龙镇屠巷村,麦田里新开的一家咖啡馆,同样吸引了不少人前去体验。据这家咖啡店的负责人都夷腾介绍,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或到农村创业,他也有了打造家门口"旅游名片"的想法。

都夷腾对记者介绍,他一直想创造一个浪漫而又富有田园风的地方,口号就是世界的咖啡治愈每颗心灵。在这里一边饮用咖啡,一边看农作物生长,感受人和自然融为一体。

襄城区卧龙镇屠巷村党支部书记李辉告诉记者,村里在麦田建起了栈道和平台,既保护了农作物的生长,又可以融入咖啡的创意。

为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屠巷村在田间咖啡馆附近找了空地设置临时停车场,增设移动公厕,请了近30名文明引导员维持秩序,并对村民在咖啡馆附近开小店进行了规范,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亲近自然的“露营”让人向往

春意盎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带上帐篷去露营成为不少人亲近自然的新选项。樊城区牛首镇庞营村通过打造特色露营基地,为露营爱好者打造说走就走的假日好去处。

樊城区牛首镇庞营村的牧云生态农场坐落于汉江之滨,与长寿岛湿地隔江相望,占地约12000平方米,设有共享菜园、小花园、篝火区、儿童游乐场、拓展及自由活动场地,各个区域错落有致,视野开阔,可以提供多项活动服务。

在樊城区牛首镇庞营村的牧云生态农场露营地,露营爱好者刘培迪正精心布置他的帐篷。忙完一周工作,享受自由与轻松,在他看来,露营追求的就是享受自然之美和生活的便利。

这两年,“低门槛、高参与” 的大众露营,成为时髦的户外选择。每到周末,不少年轻人就在这里架起烤架,分享美食。游客张高芬告诉记者,牛首镇庞营村离市区不算远,每到周末吹着江风,和朋友聊天、玩游戏、吃饭,感觉很放松,这种氛围让人感觉非常舒适。

从城市到乡村,从紧张的工作到质朴的野趣。眼下,襄阳正持续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户外露营不仅催生了装备租赁、营地建设等新兴产业,更带动了周边文旅消费。

一份“窑香”、一杯"村咖"、一个“营帐”,只是乡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乡村新业态通过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增进了农村居民的生态福祉。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奔赴乡村,必将在青山绿水间泛起一池波光潋滟的涟漪。

记者:汪岩岩、明琼洁、姚霖婕;通讯员:杜龙威、欧阳纯朴

编辑:王晓、杨霞;校对:李燕飞

审核:蔡彦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