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链”出襄阳产业升级新图景!


一辆整车的制造涉及到一千多个零部件,需要200家以上的一级供应商高效协同。特别报道“湖北打造世界车谷 襄阳力量”,今天带您走进襄阳高新区,看襄阳首款新能源乘用车“东风纳米01”,如何带动襄阳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在襄阳群龙汽车公司的智能车间,全自动下料压接插壳一体机实现了从送料、裁切到压接、插壳的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阳群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辉介绍:“原来我们可能有下料、压接,然后到后面的一个分装,现在直接三合一,效率应该提升了有50%这个样子。 那上面有CCD检测,它如果是质量不过关,设备检测出来直接就把它切断。”

智能化的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产品品质,还为公司带来了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的大笔订单。

襄阳群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岳斯坦说:“接到纳米01订单时,我们车间还在生产传统燃油商用车低压线束, 半年时间完成产线智能化改造,现在新能源产品占比已超70%。”

抢抓与东风纳米01配套的机遇,群龙汽车不仅完成了产线智能化改造,还一举跻身长城、吉利、奇瑞等整车企业的供应链“朋友圈”。眼下,像群龙汽车这样由燃油车配套转向新能源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在襄阳已经超过200家。

老企业焕发新生机,新力量也在襄阳加速汇聚。在距离纳米01工厂不到4公里的高新区,东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每天350台电池下线,直供纳米01车型。

东实(湖北)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余良峰说:“我们所需要的电池管理系统、线束以及箱盖等配套资源在30公里内都可以找到,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提高了整体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这家新能源领域的新锐企业,已带动4家核心配套商组团落户襄阳,形成年产值超15亿元的电池产业集群。2024年,东风纳米01平均产能以每月20%的速度攀升,以东实动力为代表的襄阳零部件企业高效协同、释放产能,以新产线新技术助力东风纳米01在2024年底连续两个月实现产销“双破万”。

东实(湖北)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余良峰介绍:“目前我们的技术是MTP(Module To Pack 模组集成电池包)的一种模式,现在逐步地向CTP(Cell To Pack 无模组动力电池包)这种模式在进行迭代,这样的话也会导致我们整个襄阳地区的电池行业在逐步地向前进行技术迭代。”

这两年,襄阳高新区围绕主机厂延伸供应链,收集东风纳米襄阳工厂意向配套企业29家,并最终促成群龙汽车、东实动力等一批零部件企业与其达成配套合作。今年,纳米01零部件襄阳本地化配套率将超过75%,链式发展将带动襄阳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从齿轮咬合的机械轰鸣,到数据流淌的智能工厂;从单打独斗的零部件企业,到环环相扣的产业生态——襄阳的转型之路,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升级的生动注脚。依托传统汽车工业的深厚积淀,借势新能源革命的澎湃浪潮,这座千年古城正以“链”为笔,书写着老工业基地向新质生产力高地跃迁的时代答卷。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望丽红 | 通讯员:黄秋林

编辑:刘斌贝 | 校对:刘媛

责编:李丹 | 审核:周嘉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