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活力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24年枣阳市民营企业数量达到2.53万家,在2024年赛迪县域经济百强榜中位居第74位,连续六年实现排名跃升。
亮眼成绩单背后,枣阳法院创新推出的“五优先”司法护航机制功不可没,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辖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
“从立案到执行,28天追回300万货款!”4月14日,湖北某公司负责人在枣阳法院涉企服务专窗竖起大拇指。该院开辟涉企诉讼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实行优先立案、送达、调解、审理、执行的“五优先”机制,通过加盖“绿色印章”实现全流程标识管理。
枣阳法院涉企案件立案窗口
创新构建“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审判体系,枣阳法院组建5个速裁团队专攻商事简案,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压缩至22天,较法定审限提速60%。数据显示,33%的涉企纠纷在速裁通道化解。
对因资金链断裂陷入诉讼纠纷的民营企业,枣阳法院没有“一封了之”,而是让他们“喘口气再出发”。面对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枣阳法院充分考量涉诉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运用“先行调解+多元解纷”机制,最终促成双方在庭前达成“继续履约+分期付款”的和解方案,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该院深化涉企纠纷多元解纷,建立“法院+N”多元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让大量涉企纠纷化于案外、止于诉前。2024年以来,共多元化解各类涉企矛盾纠纷达3662件,为企业节约诉讼成本31万元。
“多亏‘信用修复证明’,我们顺利拿下3000万订单!”枣阳某企业负责人感慨。枣阳法院在建立信用修复与正向激励机制全,对主动履行的202家企业即时信用修复。
“既要维护法律权威,也要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冲击。”枣阳法院执行局局长王泽均说,2024年该院通过“活封活扣”、预罚款通知等柔性措施,妥善化解涉企纠纷1306件,为企业释放资金超3亿元。
从司法角度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枣阳法院健全危困企业挽救与退出机制,完善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2024年以来诉前调解涉企案件达3662件;畅通涉企立案、“绿色通道”,网上立涉企案件5750件;做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评估率达100%。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法治提供稳定的基础、持久的动力、公平公正的环境。”枣阳法院院长曹志学表示,我们将继续增强服务意识,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记者:孙修廷 毕学谦丨通讯员:梁军
编辑:孙修廷 丨责编:刘惠
审核:廖双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