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绿色能源转型,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能源供应压舱石 ——探寻央企火电厂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前全球能源安全问题凸显,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必须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简称华电襄阳公司)是三峡水利工程的重要火电配套项目、华电湖北区域最大的火电厂,也是华中电网鄂西北地区重要的电源支撑点。它地处鄂西北,东濒汉江,西靠焦枝铁路和207国道,北依豫、晋、陕煤炭基地,南接三峡水电枢纽,是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战略交汇点,也是湖北最临近煤源的路口电厂,具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地理优势。

3月4日,记者从华电襄阳公司了解到,2010至2014年期间,华电襄阳公司已陆续完成全部机组增容改造,全厂装机容量达到2600MW。尤其近年来,为进一步响应国家“两重”“两新”系列政策导向,该公司深入落实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全力推动安全环保、绿色转型项目加速落地,有序实施贫改烟、烟囱防腐、液氨改尿素、生物质二期项目等,全力推动厂内热源改造和一期机组等容量替代。

据华电襄阳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钧为介绍,华电襄阳公司一期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项目为全国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该项目自2018年10月投产6年以来,完成生物质发电2.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约22.5万吨。目前生物质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记者在华电襄阳公司看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堆积如山的秸杆、花生壳等农林废弃物沿着上料皮带被缓缓送入气化炉,随即产生的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将与燃煤混合燃烧,最终形成生物质与燃煤机组的耦合发电。

技术人员形象地比喻道,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机组如同一个吞食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花生秧、林木剪枝、果蔬秧等农林废弃物的“大胃王”,仅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一期项目每年就可“吃下”约5万吨的农林废弃物,实现年发电量5900万千瓦时、年替代标准煤约1.8万吨。

王钧为告诉记者,从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角度来看,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项目既是响应了国家“双碳”目标的号召,也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为华中电网鄂西北地区重要的电源支撑点,近年来,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华电襄阳公司在前进方向上的重要遵循。

记者从华电襄阳公司了解到,2024年11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的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二期项目,将在炭气联产、固碳减排等方面深化与头部企业、重点高校、研究机构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实现资源综合高效利用,2025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后,在为襄阳及周边地区带来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生物质一期、二期项目在燃料收集、处理等环节还能为襄阳及周边农户创收4500余万元,进一步帮助解决周边农林废弃物因弃置、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公司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后期项目建成后,生物质发电总容量将会到64兆瓦,为华电襄阳公司640兆瓦超临界机组的10%,年生物质发电总量可达到3.5亿度。”王钧为告诉记者,华电襄阳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发电2333亿千瓦时,为襄阳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支撑,未来,华电襄阳公司将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襄阳市以及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进一步筑牢能源保供“安全墙”,为全国能源领域煤电低碳化建设改造提供一套富有湖北特色的更加绿色、更加高效的行动方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记者:陈霜 | 通讯员:齐然然,王雅琪,曹裕智

编辑:陈霜 |  校对:刘惠

责编:刘惠 |  审核:廖双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