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党风政风热线上线单位: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本期主题:关注服务三农工作举措

上线单位: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上线嘉宾: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副院长  王盾

在线解答

2月21日,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参与《党风政风热线》节目,介绍了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农业企业及农业生产方面具体的举措与成效。

近年来,市农科院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卡脖子"问题,形成一批突破性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成果。目前,已经累计审定了小麦、水稻、玉米、芝麻、蔬菜农作物新品种74个(国审品种9个),其中襄麦32等26个高产品种平均提高单产2%-5%,襄玉1317等4个防灾减灾品种可减少灾害损失达10%,襄麦21等9个优质专用品种能提高效益5%-10%,襄3S等3个不育系品种,打破水稻不育系品种对外依赖,降低制种成本。

市农科院副院长王盾介绍:“全省近20年来3个国审小麦品种襄麦46、襄麦21和襄麦1909全部出自我院,襄麦12连续两年区域试验表现中抗赤霉病,有望推进解决小麦‘癌症’难题。”

十四五以来,市农科院将省市农业科技"五五"工程作为重点工作,联合省农科院专家团队,科学有序地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共集成示范农业先进实用科技成果50余项,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15项。成功打造了谷城堰河茶叶村、襄州韩集马铃薯村等15个科技引领示范村(镇),创建了何岗村、姚庵村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与20余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打造院企合作基地15个,建立了10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特色基地。

同时,自2011年以来,襄阳市农科院平均每年选派数十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合作社分别围绕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果树、茶叶、中药材、棉花、食用菌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培训服务活动,多次荣获省市级荣誉。2024年我院4名科技特派员获襄阳市"十佳"金牌科技特派员称号。近几年来,为企业引进新品种70余个,集成示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30余项,开展技术培训活动100多次,累计培训6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上万份;通过"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大中型种养殖户"的模式,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领军人才,壮大了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建立了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品种+机械设备+技术"的模式为企业合作社实现节本增效、增收,为全市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记者:王春霞

编辑:王晓│校对:李燕飞

审核:蔡彦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