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委书记访谈|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军——转作风 抓项目 促转型 奋力担当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主引擎”

转作风 抓项目 促转型

奋力担当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

“火车头”“主引擎”

——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军

连日来,全市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大会在襄阳高新区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襄阳高新区作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主引擎”,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多挑重担、多作贡献?记者采访了襄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军。

记者:襄阳高新区作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主引擎”,贯彻落实湖北省、襄阳市“新春第一会”精神的目标和路径是什么?

王军:

湖北省“新春第一会”吹响了加快建设支点的冲锋号,襄阳“新春第一会”释放出务本务实、真抓实干的强烈信号,襄阳高新区将在新使命新征程中找准定位,牢记“又高又新”嘱托,强化“支点”意识,展现“火车头”“主引擎”担当,锚定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持续争先进位这一目标,把主要精力聚焦到经济发展主责主业上,把主要力量投入到项目引进和建设中,发扬务本务实、真抓实干精神,努力拉升标杆、奋勇争先,全力以赴“转作风、抓项目、促转型”,以产业转型突围、以产业升级制胜,为襄阳市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全媒体记者王虎 摄

记者:襄阳市“新春第一会”提出实施“两资三能”工程,襄阳高新区在落实这一工作部署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王军:

襄阳高新区将坚持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并举,树牢集约节约理念、市场化理念、经营理念,把“两资三能”工程作为头号工程紧紧抓在手上,不断提升发展后劲。

以“立项争资、招商引资”促进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增量。

抢抓机遇立项争资。抢抓2月份政策资金申报黄金窗口期,紧盯国家和省政策导向、资金投向,更加精准谋划项目,加快办理已储备的81个重点项目的前期要件准备工作,全力向上争取。

开足马力招商引资。持续深化“全员招商+专业招商”工作机制,组建6个招商团队、1个营商服务团队,瞄准支柱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环境招商、乡情招商,招引一批符合大项目、好项目。

只争朝夕加快项目建设。抢工期、抓进度,推动恒宝新能源产业园、骆驼新能源低碳产业园、回天高端封装材料、中车新能源装备等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力争全年开工项目突破80个,总投资突破600亿元。

以“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促进投资有效,更好激发存量活力。

服务企业达产达效。开展“四上”企业调研服务专项行动,精准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满产达效、扩产提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链主企业抢订单、抢市场,做好东风纳米01、东风股份Van车等车型促销等活动。

加大技改挖潜力度。更大力度落实“设备更新”“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政策,对全区353家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全面走访、宣传,服务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做实政策支撑和要素保障,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实行“一企一策”,加强弗迪电池、东风康明斯、回天新材等8家重点攻关培育企业的帮扶指导。坚持“链主+配套”思路,引进培育百亿级、50亿级链主骨干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工厂冲焊车间VAN车焊装生产线上,智能机器人精准焊接、装配。全媒体记者王虎 摄

记者: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处于全省各国家级高新区前列,襄阳高新区将如何发挥创新示范、开放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提升区域发展质效?

王军:

襄阳高新区将持续践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引领辐射带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梯队。加快建设以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攻方向的“1+2+N”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燃油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比重,支持襄阳风神等企业推出智能网联新车型,全力确保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推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氢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壮大成势。

促进动力转换,强化创新驱动引擎。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梯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高水平建好用好航天42所、襄阳航空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坚持好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研发+转化+产业化”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继续完善襄阳科技城功能,建设成为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大力推行“创新积分贷”“人才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建设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

持续扩大开放,打造“双循环”战略节点。更大力度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发挥“四区叠加”优势,用国际化的思维谋划自贸区、综保区建设;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积极吸引外资,大力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推动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优势产品走向世界;提高企业出海便利度,引导支持企业在海外建设供应链、建设生产基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布局。

中欧班列集装箱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媒体记者王虎 摄

记者:杨柳,黎贵波;通讯员:王辰薄,李群伟;

编辑:朱元心;责编:陈忱;

审核:杜红丽;终审:高尧;

运营:襄阳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