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襄州区召开“两资三能”工程推进大会,会上襄州经开区、区发改局、区招商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作表态发言,表示将坚决扛牢责任、奋勇争先,在襄州高质量发展中争创佳绩再立新功,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多做贡献。
襄州经开区
2025年,经开区将勇扛“襄州最强增长极”使命大旗,强化提升经济贡献份额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抓招引促合作,抓创新求实效,努力夺取“开门红”、争取“满堂彩”。
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等,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跟进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国铁新能源轨道机车、威能达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及部件外贸项目等项目上会签约、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投资总额不低于100亿元。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最优服务、最好保障,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早达效。落实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责任化、履责考核序位化“五化”管理要求,勤调度、多研判、常督办,实现项目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以培育产业为目标,在产业培育上走在前列,培育壮大现有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要素资源推动装备制造业及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循环经济、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区发改局
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全员上阵、尽锐出战、打好抢政策窗口“闪电战”、攻项目质量“攻坚战”、拼向上争取“突围战”。
紧盯超长期国债、中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动向,联合第三方咨询机构 24小时在线研判、确保第一时间捕捉信息、抢占先机。专班人员集中办公、集中攻坚、集中资源、全力推进所有重点项目前期要件的办理、对重点项目的资金申请报告逐一过筛,确保申报项目质量过硬。积极赴省进京,到相关处室、厅局进行汇报对接,全力推介项目,竭尽全力争取支持,力争项目获批数量和资金规模实现最大化。
聚焦项目审核备批复、用地、规划、环评、能评、施工许可等11个前期手续,充分发挥专班集中办公的优势,推行“现场办理+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最大限度压缩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限,实现审批再提速、效率再提升协同再强化。对纳入重点推进的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确保所有重点项目具备办理条件的全部办齐手续,不具备办理条件的全部出具办理时限承诺函、夯实争资基础。
今年,区发改局将按照全区“立项争资”工作要求,在项目申报、审批、建设等环节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保障,对全区各单位前期推进情况、项目谋划情况、“两库”实行每日通报,确保全区上下“一盘棋”,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区招商服务中心
按照3个“三分之二”的工作原则聚焦招商一线,大抓合作洽谈,做到责任到人到肩、问题有解必解。
梳理在库225个目标企业,78个在谈项目,32个成熟项目,按照目标企业快洽谈,成熟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入库的要求,能早则早、能快则快、能开则开,能统则统,全力推动项目招引工作。
抓紧抓牢“同比增长 9%以上”总目标,夯实405亿开工、 192亿入库任务项目硬支撑,坚持扩大增量和盘活存量并重。按照一季度30%进度的工作基调,推动好运达智能制造基地、襄阳户外用品产业制造基地等20个成熟项目评审签约;推动三黍生物等16个项目入库纳统形成50亿实物工作量。
创新招商打法,充分运用资本招商,巩固汉江资本襄州基金、组建2亿元襄州产业转型发展基金、深化与湖北铁路基金合作。用好本地资源,依托产业、环境、乡情、平台等招商,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实施“满园工程”;壮大长源东谷、盼盼、际华等本地链主企业,鼓励增产扩能、延链补链;发挥襄州籍企业家资源优势,鼓励他们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总部回迁、人才回乡。
同时,优化招商引资工作专班运行机制、区级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和招商项目闭环管理机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加大重大项目研判分析、服务保障、协调调度、入库纳统各个环节推进力度,全力保障招商项目快速开工入库、竣工达产。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在襄州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张雪飞 刘自航
编辑:刘惠 | 校对:孙巍
责编:张雪飞 | 审核:廖双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