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任务!112项措施!2025年美丽襄阳建设这么干

近日,《襄阳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工作要点》(下称《要点》)正式印发,明确六大重点任务、112项重点工作措施,为2025年襄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谋定方向、划出重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新突破的关键之年,要深入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加快推进美丽襄阳建设为统领,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强化系统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襄阳。《要点》围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快推进美丽襄阳建设、倾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全力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等六大重点工作任务提出112项重点工作措施。2025年,我市将全面完成“十四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4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76.9%,重污染天数不超过3天,六个县(市)力争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8个省级以上考核断面优良率达到96.4%以上,15个国家考核断面全优良、全达标;9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力争保持双100%。声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以上。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一丝不苟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纪律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打造清廉机关,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锤炼‌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干部队伍。

加快推进美丽襄阳建设

落实市域战略规划,深入谋划美丽襄阳建设及“十五五”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和重大工程。实施美丽襄阳建设系列行动,加强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无废襄阳”建设目标。加强危险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深化襄阳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与实践创新。

倾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围绕生态环境领域短板弱项,全力推进“立项争资”,在环境治理修复、减污降碳协同、低碳产业发展、企业绿色升级等重点领域,强化项目谋划、储备、落地攻坚。全力服务保障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总量控制管理举措,大力推行“打捆”审批、联审联办服务保障模式,以高效优质环保服务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把环境准入关口,防止“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用好绿色金融手段,稳步推动碳市场建设,加强纳入国家、省碳市场企业日常监管,按要求完成履约任务。

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分层分类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13条小流域治理任务。扎实推进汉江高水平保护,持续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完成汉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继续推进重点支流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加强滚河等重点流域精准管控,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着力强化受污染农用地溯源整治,有效管控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全力改善空气质量

强化“抑尘、控车、压煤、减排”协同治理,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绩效提级,深化VOCs全流程综合治理,重点攻坚机动车污染防治,严抓秸秆露天焚烧,深化“南襄荆荆宜”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下大力气解决居民“家门口”的噪声、油烟等问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让群众获得更多的蓝天幸福感。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全面完成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深化排污权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抓好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拓展生态环保全民行动格局。以零容忍态度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守护好襄阳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

信息来源:市作风办

编辑:马雨帆 

校对:苏琦琦

审核:刘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