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襄阳:解锁非遗美食里的“年味密码“

红糖饼、

襄阳牛肉面、琚湾酸浆面、

南漳猪油饼、双沟胡辣汤、

石花奎面、五山八大碗......

在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到来之际

非遗美食成为文化盛宴中

最具温度与烟火气的篇章

在历史文化名城襄阳

非遗美食更是承载着

岁月的记忆与地域的风情

从传统的面馍到独特的酒醋,从街头巷尾的小吃到节日必备的佳肴,您都尝过哪些?襄阳非遗美食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与魅力呢?让我们跟着湖北襄阳非遗专家和琼一同去探寻襄阳舌尖上的非遗。

让人念念不忘的“明星美食”

要说襄阳非遗美食,不得不提襄阳牛肉面,它令英雄航天员聂海胜、奥运冠军郑钦文都“念念不忘”。

(襄阳牛肉面  图:襄阳日报)

在襄阳本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牛肉面店。每天早上,人们都习惯去店里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开启充满活力的一天。

(图:汉水襄阳)

“襄阳牛肉面具有国家地理标志,航天员聂海胜、著名导演兼演员贾玲、奥运冠军郑钦文都曾公开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进一步推动了襄阳牛肉面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和琼说,对于那些离乡的襄阳人来说,回来后吃一碗牛肉面是对家乡思念的一种寄托,是浓浓的乡愁。而对于外地游客而言,襄阳牛肉面也是他们来襄阳旅游必须品尝的美食之一,已经成为了襄阳的一张名片。

(图:襄阳文化旅游)

襄阳谷城石花奎面以其令人惊叹的“空心技艺”而闻名,在2024年央视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湖北篇》中,襄阳非遗石花奎面制作技艺在节目中精彩亮相,令主持人及观众都赞叹不已。撒贝宁还展示了用奎面在水中吹气泡,直呼“太奇特了”。

(图:襄阳文化旅游)

石花奎面从和面到成形共有13道工序,需用时25个小时。经过精细的“拌”“和”“揉”“搓”“拉”等一系列精细工艺,制成的面条细得像发丝,只有普通圆挂面的六分之一,还是空心的,吃起来特别筋道、丝滑。

(红糖饼 图:襄阳日报)

在北街,特别是春节临近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排着长队购买红糖饼。它是襄阳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必备的祭灶食物。刚出炉的红糖饼鼓鼓囊囊,冒着热气。一口咬下去,外壳焦脆、糖汁浓郁,不仅甜在舌尖,更是暖在心头。

(昭明李记红糖饼 图:襄阳日报)

襄阳人过小年吃红糖饼的民俗历史悠久,清同治《襄阳县志》记载:“腊月二十三日祭灶,陈糖饼供养于家堂。”襄阳小年民俗有备灶、扫灶、行灶、祭灶、食灶等环节,“其中,食灶”即全家人一起食红糖饼,男主人还会在此时进行家风教育。目前,北街开了多家红糖饼店,其中昭明李记红糖饼在2024年底被列入省级非遗。

(襄阳牛肉面礼盒  图:汉水襄阳)

和琼介绍,由于技艺与产品结合紧密,很多项目都实现了产业化发展。襄阳牛肉面、大头菜制作技艺、双沟锅巴、陶记金刚酥等产品,上架大型商超,并远销各地。这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襄阳的非遗美食。

融汇南北的味觉盛宴

襄阳非遗美食共有34项,涵盖了丰富多样的种类,包括烹饪技艺类、发酵食品类、传统面食制作类、小吃类、糖果糕点类等。从非遗的十大分类来说,主要涉及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美术,如吴氏糖画,既具有食用价值,也具有观赏价值;另一类主要是传统技艺,比如襄阳大头菜腌制技艺、石花奎面制作技艺、保康尧治河古法酿酒技艺、老河口双头口醋酿造技艺、昭明李记红糖饼制作技艺等,靠匠人们代代传承至今。

在和琼看来,襄阳非遗美食有三大特点:咸香微辣,原汁原味;兼容并蓄,南北融合;注重火功,讲究形态。襄阳的饮食特点跟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密不可分,因为毗邻河南、陕西等北方以面食为主的省份,所以襄阳的面食制品很多;又因为气候相对北方省份较为湿润,盛产水稻,米食也成为主食之一。

(南漳猪油饼 图:汉水襄阳)

这些特点在襄阳的非遗饮食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襄阳牛肉面、枣阳琚湾酸浆面、南漳猪油饼、双沟胡辣汤等。以老河口马悦珍锅盔馍、杂碎汤制作技艺为例,要在北方的话,就比较清淡,以烩、煨为主;但在老河口传承过程中,其制作、烹饪过程中融入了当地的饮食习惯,同时工艺更加考究,用料更加精细。

(琚湾酸浆面  图:襄阳日报)

此外,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特色的非遗美食,都反映了当地的饮食和气候情况。比如,枣阳琚湾的酸浆面,整个镇家家户户都能制作,而且每家都能做出独特的风味。保康、宜城、南漳的葛根粉制作技艺也是“靠山吃山”的经典案例。

美食成为文旅新引擎

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要素。“民以食为天”,旅游的发展和地方特色美食的发展相辅相成。特别是对年轻的“00后”而言,美食文化体验甚至是独立的旅游项目。前有年轻人为了吃一顿麻辣烫跑到天水,为了尝一尝淄博烧烤半夜杀到山东,那么我们也可以让襄阳牛肉面成为“青春没有售价,一夜直达襄阳”的“热辣滚烫”。

(襄阳八大碗 图:汉水襄阳)

再如被列为市级非遗的谷城五山八大碗项目,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制作工艺精湛、食材天然健康、仪式感强、地方特色鲜明的显著优势。当地每年都举办“打年货·游堰河”年俗文化节,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

(襄水街 杨东摄)

“非遗美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内涵。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和传说,将非遗美食同地方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给游客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感;要创新非遗美食旅游产品,并与旅游线路、活动结合,打造特色非遗美食旅游线路和节庆活动;推动产业化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产量,注重品牌建设营销;加强传承人培养,鼓励他们参与旅游服务,以此促进非遗美食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和琼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去发现身边的非遗美食,共同参与到非遗美食的传承和保护中来,让这些舌尖上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张亚婷

编辑:高金|校对:王怡雯

责编:张丽|审核:刘德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