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0.9亿元!249个!襄阳“热气腾腾”开新局

1月10日,襄阳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谷城举行,249个项目总投资1280.9亿元

这次参加集中开工的项目涵盖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产业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占比均超过80%。开工活动在谷城县新塬(襄阳)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及设备制造生产项目现场举行。项目计划总投资120亿元,规划建设1200条高纯纳米粉体材料生产线,年产10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纳米镍粉、纳米铜粉等生产线,高纯纳米粉体装备制造生产基地及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

当前,襄阳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赋予襄阳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全市上下要勇担重任、拉升标杆、加压奋进,把主要精力都聚焦到经济建设上来,把所有工作都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上,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要紧盯国家宏观政策加力扩围的窗口期,组建项目策划、争取全链条工作专班,提升立项争资整体质效。要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既要全员招商、也要注重专业招商,既要引进增量、也要注重挖潜存量,既要引进支撑性的大项目、也要注重引进高成长性的好项目。要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确保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产一批,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推动实实在在的增长,奋力实现“开门红”,带动“季季红”“全年红”。

实干争春早,跑好“第一棒”。在新的一年刚刚开启、全市“两会”召开之际,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一大批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高的优质项目“同步起跑”,彰显了“抓项目一天都不耽误”的鲜明导向,凝聚起全力全速拼经济、拼发展的强大气场。

本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设在谷城县,其他县(市、区)、开发区设分会场,聚焦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集中开工24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280.9亿元,为我市优势产业延链强链,科创成果加速转化,城市能级跨越提升注入了新动能、提供了强支撑。

除了数量多、分布广,这批项目还有哪些亮点?

投资规模持续攀升

据统计,本次集中开工的249个项目中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37个,特别是主会场现场开工的新塬纳米复合材料生产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20亿元,是近三年来我市开工总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助力我市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助推全省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这样一批体量大、上下游完备的“重量级”项目接连落地,势必为我市打造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体现襄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更加坚实的支撑。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用显著

249个项目中,有211个是产业类项目,涵盖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我市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计划总投资占比高达87.3%。这批项目技术含量高、根植性良好、发展前景广阔。以新塬纳米复合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为例,项目主要建设1200条高纯纳米粉体材料生产线、年产10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及技术研发中心,建成后可实现高纯纳米粉体进口替代,对我市产业层级、战略地位的抬升作用明显。随着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定会为我市打造搬不走、稳得住、具有支撑力的根植性产业集群,注入新的血液。

民间投资十分活跃

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的个数和总投资占比分别为88%、87.5%,对比以往呈持续上涨趋势,这是广大企业家们对我市全力以赴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用心用情解决好民营企业发展难题的认可与回应。当前,我市正聚焦激发创业创新创造活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加力突破,随着开放公平、优质高效、亲清有力的营商环境加速形成,相信会有更多海内外企业家来襄投资兴业,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在襄开花结果,为加快推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依靠和动力源泉。

下一步,我市将紧盯国家政策抓争取,建立全链条的专班推进工作机制,着力在谋划争取牵引性、标志性的高质量项目上实现新突破;紧盯重点企业抓招引,大力开展链主招商、资源招商、基金招商、应用场景招商,力争全年新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5个、50亿元以上42个;紧盯重大项目提质效,发挥项目投资绩效综合评价机制作用,做实重大项目“五张清单”,加强“三率两量”精准调度,确保全年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400个,以高质量项目推动发展能级、质效、后劲、支撑整体提升,奋力实现“开门红”,带动“季季红”“全年红”。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胡采棣 韩犁夫 | 摄影:江旭东

通讯员:吴铁男

编辑:董子川 | 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 | 审核:龚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