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襄阳市委政法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紧紧围绕助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实事项目建设,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持续为全市营商环境加码赋能,切实以法治化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发展之“进”。42个实事项目当年建成见效,市场主体反响良好、获得感较强。现选择部分典型项目进行集中展示,敬请关注。
法治化营商环境实事项目之一
检察机关涉市场主体行政检察监督
以法之名 书写“检察护企”的行政检察答卷
——襄阳行政检察推动检察护企专项活动走深走实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检察院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发挥最高检行政检察工作联系点作用,扎实推进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活动。
2024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相关案件175件,其中2件被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1件被省检察院推荐参评全国十大行政检察案件,1件被省检察院检察长批示肯定,襄城区院被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表彰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谱写了护企安商促发展的新篇章。
一、多层推进,筑牢专项活动“主阵地”
“检察官,不服行政处罚怎么办?”“现在企业经营困难,因行政处罚不能贷款,怎么补救?”
近日,在家门口的“检察护企服务站”,迎来一个又一个心急如焚的企业经营者咨询,而检察官则耐心解答,用法治为他们排忧解难。
企有所呼,检有所应,全市检察机关因地制宜在创新创业产业园,互联网+生态产业等多领域建立“检察护企服务站”13个,采取专职常驻、轮值常驻、定期当值等模式,打通检察护企“最后一公里”,探索“特色化”模式,提供“到家式”服务。一年来,办理涉企行政检察案件15件,提供法律咨询50余次,以矩阵服务提升护企质效。
全市检察机关将专项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高位推动、上下联动,确保高效开展。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快速办理。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突出对企业的维权救济和纾困解难,推进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全力护航企业稳健发展。
二、多管齐下,纾困解难促发展
“检察官给我们解决了困难,帮我们减轻了压力,现在我们的月销售额能达到一百万元,后期我们想进一步把襄阳牛肉面往外发展,让襄阳牛肉面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有名气。”
8年前,某大学生回乡创业开办食品公司,因生产建设项目未依法向环评审批部门报批,被环保部门行政处罚,又因未及时缴纳罚款,企业及法定代表人被采取惩戒措施,经营受困。公司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后,检察机关查明公司先后投入20余万元升级生产设备,已消除影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的,可以减免加处的罚款或者滞纳金”,通过举行公开听证,制发检察建议,法院减免加处罚款15万元,公司一次性缴纳罚款15万元和执行费,法院解除惩戒措施,公司顺利获得200万元创业贷款。
在办理某行政处罚检察监督案件中,发现行政处罚对象错误,导致运输公司被错误罚款5000元。检察机关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及时纠正,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护”住一企,福泽一城。襄阳市检察机关聚焦经营主体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加强行政审判执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向法院、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72件;积极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6件,避免“程序空转”、推动“事心双解”,用法律手段为企业“卸包袱”、为发展“添底气”,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
三、多措并举,以案促治优环境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个别商事主体恶意注销,企图“金蝉脱壳”逃避法律责任,严重破坏营商环境。
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简易注销登记逃避处罚案件时,经过深入剖析制度漏洞,及时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市场监管部门完善相关管理机制,促成市文旅局与市市场监管部门达成行政处罚与简易注销登记双向函告的共识。据此撰写的调研文章获评最高检第二届“行政检察高质量发展论坛”三等奖、被最高检《行政检察工作指导》(2024年第2期)采用。
襄阳市检察机关积极推进府检联动,通过“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履职方式,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0件,分别与卫生健康、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等部门会签文件,建立健全信息互通、办案协作、会商研判、行政争议联合化解等机制,更加自觉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企之所望,检之所向。襄阳市检察机关将切实担当好最高检联系点重任,以高质效监督办案助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以检之力护航企业在法治轨道上稳健前行,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襄阳市委政法委 襄阳市检察院
编辑:马雨帆 校对:金芳
审核:郭鹏 卞晓辉 杜瀚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