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参与《党风政风热线》节目,节目中重点介绍了我市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的相关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购物,快递配送,农产品电商也逐渐深入到乡村居民的生活。但是由于乡村地名密度较低,地名标志偏少,导致地图导航不精准、快递配送、物流运输不方便,乡村地名公共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去年民政部部署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印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着力构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地名管理服务体系。《通知》提出,到2035年,乡村地名管理服务全面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城乡地名公共服务实现一体化、均等化,优秀地名文化成为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地名助力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成效。
针对乡村地区“有地无名、有名无标、一地多名、一名多写”,互联网地图上乡村地名缺失率较高等问题,今年3月,襄阳市民政局带领“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单位保康县、襄州区赴竹山县学习交流。在深入学习研究全省“乡村著名行动”方案、参考借鉴先进试点地区的基础上,印发了《襄阳市“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细化了全市“乡村著名行动”具体任务,明确了各项工作完成时间节点,全市12个县(市、区)均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具体实施方案。
襄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黎介绍:“通过全面推进乡村地名采集上图、地名信息共建共享、拓展“一张图”服务等,不断深化地名信息应用,打通地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服务效能。”
据介绍,保康县工作突出,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乡村著名行动”试点,12月初,我市保康县《用好地名文化 赋能乡村发展》实践经验被民政部列为第一批“乡村著名行动”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襄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黎介绍说:“今年,全市共命名乡村道路1800余条,安装乡村路牌349块、智慧地名标志268块,互联网采集上图乡村地名信息5300余条,‘乡村著名行动’取得实效。”
记者:徐辉
编辑:王晓│校对:赵文丽
审核:蔡彦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