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襄阳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参与的《党风政风热线》节目,介绍了以高质量科普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襄约学科学""好玩的科技馆""青少年科技节"等科普品牌,创建全国和全省科普教育基地20家、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3所、省级科普教育学校18所,市县科技场馆年接待公众超70万人次,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4.2%,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25年将达到16.6%的目标。
今年以来,市科协全力推进"襄约学科学"公共科普服务品牌建设,"襄阳科学讲堂"、短视频大赛、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精彩纷呈,"常驻+流动+线上"全景式"襄阳科学讲堂"活动已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累计开展"襄约学科学"系列活动超120场次。科普知识竞赛小程序上线以来,公众参与答题超197万人次。
市科协副主席祁云介绍:“全国科普日襄阳市系列活动丰富多彩,首次推出4条‘襄约学科学’公交线路、发布10条精品科普旅游线路,科普集市、科普展演、科普义诊、科普互动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公众广泛欢迎。累计开展科普日活动400余场次,361场活动获得中国科协推荐展示。”
同时,市科协积极申报省级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项目,争取省级特色产业科普基地项目11个、科普惠民社区(村)项目8个、科普教育学校项目3个、科普教育基地提能项目2个、科技志愿服务队项目2个。保康、南漳、老河口科技馆已建成运行,枣阳、宜城已开工建设,谷城县科技馆今年11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县级科技馆区域换展项目在谷城落地并对外展出。今年,我市4家科技馆纳入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项目,争取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239万元,资金总额位列全省第一。
全市新建襄城月季、枣阳皇桃、宜城羊肚菌、南漳稻米等8家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总量达到16家。襄城山药科技小院获评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一名入驻襄城晚熟桃科技小院研究生获评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最美研究生"。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培训和现场指导活动63场次,惠及公众3万余人次。
市科协副主席祁云表示: “截止目前,共建设有1家国家科普教育基地、20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0家湖北省特色产业科普基地、25个省级科普惠民社区(村)、19所省级科普教育学校,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惠民社区(村)超过100个,科普阵地遍布全市各县(市、区),为大众便捷地获取科普知识、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了场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