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墙上“岳飞砖”有哪些?“四普”专家称:宋代城砖或见证岳家军十二军

近日,襄阳市城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在对襄阳城墙普查资料进行整理时,意外被“右”字城砖拓片所吸引。遂与我市“四普”专家组再次对襄阳城墙铭文砖进行调查。

古代筑城需要大量城砖,而文字城砖记录了最真实的修城史。我市文史专家方莉表示,当前能调查到的襄阳城文字城砖有一百余种,其中南宋文字城砖种类在30种以上,客观反映了南宋时期出于军事目的,对襄阳城修筑之重视与频繁。名将岳飞曾修筑襄阳城,襄阳城宋代文字城砖中的前、后、中、右、水、游奕、选、嵬、胜等,与岳家军十二军军种高度重合。

岳飞收复襄阳六郡后,十分重视对襄汉地区的经营。岳飞亲自安排了襄阳等城的防务包括修筑事宜。一是迅速恢复生产,二是操练兵马,三是修缮城墙等军事设施。目的就是要为“直捣中原”做准备。自岳飞经略襄阳以来,后续孟珙、赵淳等相继经营,襄阳逐步恢复为军事重镇,成为南宋偏安的稳固“屏障”。

方莉进一步解释,岳家军主力为十二军,分别是:岳飞亲卫军背嵬军,张宪的前军,庞荣的右军,王贵的中军,牛皋的左军,王经的后军,董先的踏白军,李道的选锋军,赵秉渊的胜捷军,李山的破敌军,姚政的游奕军,及水军(横江军)。

两相对照,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在襄阳宋代文字砖中出现的这些军种,与岳家军的军种高度重合。

一般性的重合或者不能表明这些城砖与岳家军的必然联系,但是“嵬”字砖的出现却让人眼前一亮。南宋将领中,只有韩世忠和岳飞的亲卫军称作背嵬军,韩世忠未有在襄阳的活动,此嵬自然指向岳飞。多达九种的重合,包括一种符合唯一性的重合,出现在襄阳城墙上的各种南宋文字城砖特别是嵬字砖,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或许,它们才是真正的“岳飞砖”。

长期以来,市民在襄阳城墙上时不时发现模印有“岳”字的城砖,出于对岳飞的爱戴,很多人将之解读为岳飞亲自督造的砖。“其实‘岳’字砖不是‘岳飞砖’。”方莉说,经过考察,这种有“岳”字的砖,阔大沉厚,其制式、烧制技术等与明代城砖更为接近,而与宋代城砖迥异。与厚大的明代城砖相比,宋代襄阳城砖多为小青砖。

城砖上模印“岳”字,这种做法开始于春秋时代的“物勒工名”制度,要求生产者在产品上打上自己的姓、名、字、号以致花押等,以加强质量管理,便于追责。明代文字城砖中,除了“岳”以外,还可看到“左”“丘”等姓氏。方莉推测,这个“岳”字,可能跟岳姓人物有关,但大概率可能不是岳飞,而是明代某个姓岳的造砖工匠。

因此,襄阳城宋代文字砖中,与岳飞关系紧密的,并不是岳字砖,而是全国仅此一见的嵬字砖。

记者:张亚婷;通讯员:陶锐华

编辑:廖双玉|校对:王怡雯

责编:严巍|审核:刘德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