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襄:书写新时代的“隆中对”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轻轻掀开厚重中华历史的一角,从文王渭水访贤,到周公吐哺礼贤,再到萧何月下追韩信,求贤重才的事例便已不胜枚举。

可没有哪一座城,如襄阳一般,因求贤而名,又以重贤而兴。

立冬时节刚过,记者初次踏足湖北省襄阳市近郊的古隆中,1800多年前,求贤若渴的刘备在这里“三顾茅庐”。

自此,君臣际会,如鱼得水,《隆中对》吟诵千载。

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始建于晋朝的武侯祠矗立山间。武侯祠西侧,三顾堂古朴雅致。堂前,篆刻着“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牌匾依旧大气磅礴。

历久弥新的文字仍然见证着,这段求贤典故的久久传扬。

千百年来,隆中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这段历史的承载地,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精神传承,求贤重才的风气,宛如穿城而过的汉江,浩荡绵长。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拨拨人马从上海、西安、绵阳、宝鸡等地赶来,三线建设者们唤醒了沉睡的鄂西北大山,一场场开天辟地的会战在山林间打响,为襄阳奠定了工业基础。

上世纪七十年代,襄阳大胆开启科技人才引进,引发了这座内陆小城划时代的能级蝶变。据统计,1975年4月至1976年底,襄阳引进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590人,随迁家属505户计1883人,安排工作的家属和子女达593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诞生于襄阳市谷城县的骆驼集团出资400万元建起人才楼,为引进的人才免费提供两室一厅的套房。

襄阳从古至今都不乏重才、求才、用才的经典故事。汇聚于此的人才,也助推着襄阳工业产业的拔节向上。

自襄阳市机电研究所“下海”创业的技术骨干们,先后创建了大力电工、追日电气、万洲电气等30多家电机软启动企业,合计占据国内电机软启动行业75%的市场份额。

由襄阳市胶粘剂研究所改制的回天新材,经过几十年发展,不仅成功上市,还成为全国汽车胶粘剂行业龙头,打破了海外高端胶粘剂行业垄断。

襄阳航空航天产业在原来的航天42所、卫东机械厂等企业基础上,生产弹射座椅、国产大飞机座椅以及密封设备、救生设备等,用在了神舟系列飞船和探月工程上。

如今,更多的人正与襄阳城同频共振,在襄阳实现自己的梦想,为襄阳增添新的光彩。

从“襄阳有什么就提供什么”转向“人才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近年来,襄阳不断优化人才制度供给,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做优做实做细人才服务。

2022年7月,湖北隆中实验室开园。这家由武汉理工大学牵头组建的实验室,邀请国内十位院士领衔“研发军团”,面向襄阳汽车产业、重大工程和高端装备的迫切需求,开展有组织的先进材料技术研究,研发一批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新材料,实现工程应用与产业化。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襄阳航空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襄阳书院等一批研发机构相继落户襄阳。

2023年,襄阳市新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01个,全职工作博士、硕士学位人才2157名,新增来襄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3.52万名。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隆中山下,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尊贤重才的“襄阳故事”还在续写。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责编:舒丽君  审核:杜红丽  终审:周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