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我市在襄州区人民医院召开全市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我市首批4家试点医疗机构已完成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任务,第二批11家扩面试点医疗机构要在今年12月15日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开展试运行。
据了解,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就是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开展诊疗,改变传统看病就医模式,变“患者跑腿”为“数据跑路”,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从本质上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2023年10月以来,我省高位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改革,将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项目、省民生实事和强县工程等工作的重要内容。
今年4月,省卫健委将襄阳市中心医院、襄州区人民医院、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老河口市一医院纳入全省第一批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范围。经过努力,目前第一批4家试点医疗机构已全面完成基础设施改造、数字化设备安装调试、病理AI诊断系统安装、信息化管理系统升级、人员培训等建设工作任务。4家试点医疗机构均安装使用全省统一的全流程病理管理信息系统,并与省病理远程服务平台对接,已累计完成远程病理会诊收费病例210余例。
通过试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诊疗效率有效提高。试点医疗机构通过数字扫描仪可以快速将病理切片转换为高分辨率的数字图像,减少了人工操作时间,制片速度提高近50%,诊断一张病理切片的时间从以前的7分钟至10分钟缩短到现在的2分钟至5分钟。试点病理诊断报告平均出具时间由2.73天下降至2.44天,患者取得报告时间由原来的7天左右缩短至2天至3天。数字化切片为AI诊断提供了基础,细胞学病理诊断和组织学病理诊断效率明显提升。第一批4家试点医疗机构已实现切片全量扫描,试运行以来,共扫描切片数100881片。
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还高效整合了优质医疗资源。据了解,试点医疗机构通过与省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对接,纵向联通省内武汉协和、同济等顶级专家,横向打通各试点医疗机构,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互通。通过远程疑难病例会诊,普通病例患者可以就近到基层医院就诊,疑难病例患者也避免了携带病理切片到外地就诊,降低了患者重复检查、过度诊疗以及外出治疗带来的就医和吃住行的负担,诊断更精准、就医更便捷、看病更实惠。
按照要求,我市第二批11家试点要于今年12月15日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目前,我市按照“一院一策”原则,均已制订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正有序开展基础设施改造、软硬件采购等各项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第二批11家试点医疗机构分别是: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襄阳市妇幼保健院、宜城市人民医院、南漳县人民医院、南漳县中医医院、谷城县人民医院、谷城县中医医院、保康县人民医院、保康县中医医院。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李兴会 | 通讯员:程婉琳
编辑:徐勇 | 校对:陈莉莉
责编:闵佳 | 审核:张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