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年·抓落实丨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不断提升政府投资效益

今年以来,襄阳财政围绕大财政体系建设要求,聚焦补齐工程建设领域财政管理短板,全力实施政府投资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管理,构建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投资效率、效能、效益。

强化源头把控,以绩效综合评价为切入点,建立事前统筹机制。

为规范政府支出行为,省政府制定下发了《省政府支出负面清单》,坚决纠治部分地方超规模建设民生类项目,搞重复建设、层层建设。为此,襄阳财政聚焦源头管理,坚决杜绝盲目上马新项目、形成“半拉子”工程。

主要是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财力支撑分析机制。按照“省级测算、总量控制、分级审核、动态调整、宽进严出”的要求,依托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组织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和债务总量风险评估,及时评估项目是否超过省财政厅核定的限额。2024年上半年全市开展财力论证项目100个,已完成论证项目34个。通过严格财力支撑分析,切实解决超财政承受能力盲目上项目的问题,从源头上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二是建立绩效综合评价机制。印发《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财政工作规程(试行)》《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市财政局内部工作流程》,对外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工作要求,对内理顺职责流程,确保投资项目绩效管理有切实的遵循。

三是建立项目入库限额控制机制。用好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根据省财政厅核定的襄阳市储备库、实施库限额,严格开展债务总量风险评估,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理性、有序开展。2024年上半年纳入储备库项目91个、总投资58.78亿元,纳入实施库项目79个,总投资43.02亿元。

细化过程管理,以资金使用管理为突破点,完善事中监管机制。

全面监控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运行情况,及时稳妥抓好苗头性风险和问题隐患的处置,通过系统纠偏、长效纠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一方面,规范资金使用管理。严格资金投向领域,加强政府支出负面清单管理,不向“新形象”工程拨款。严格资金拨付流程,要求项目单位将资金优先拨付至农民工工资专户。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强化资金使用绩效,印发了《襄阳市市级政府采购工作规程》《襄阳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的通知》《襄阳市财政局2024年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另一方面,全面实施预算评审管理。聚焦项目超预算、超标准等风险点,根据项目单位提供的项目施工图设计和编制的项目预算,组织开展项目预算评审,重点审核项目建设程序、总投资、投资标准、年度预算等内容。2024年上半年共完成113个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评审,审减率13.89%,审减资金3.14亿元。通过全面实施预算评审管理,合理控制建设成本,切实解决项目超预算、超标准建设的问题,减少结算纠纷的产生,确保项目快速推进。例如,为了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市政府开展“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其中启动檀溪滨江路排水改造工程,财政部门贯彻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将预算评审时间压缩至10天内完成,提前完工排涝升级。2024年7月13日,襄阳市区出现大暴雨,降雨量达110.3mm,檀溪滨江路排水工程超负荷运行计16小时,抽排雨水3.36万m³,确保了檀溪西路的道路畅通,解决了每逢暴雨滨江路大面积内涝积水的历史遗留问题。

深化畅通循环,以强化项目“两算”为立足点,健全事后评价机制。

聚焦竣工结算“拖而不结”等风险点,我市紧盯“两算”短板弱项,以问题为导向,多点突破、压实责任督促“两算”高效推进。

一是系统谋划精准发力。通过细化工作举措,梳理形成政府投资项目清单,专班化推进项目;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分析研判,实行周调度机制,严标准高要求等强力推进“两算”工作落实落细。

二是分类施策有力有序。根据政府投资项目清单和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项目分类分级管理,共形成A类项目必须办、B类项目立即办、C类项目创造条件办、D类项目解决问题办共四类。

三是压实责任齐抓共管。通过压实责任链条,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实行挂图作战,对“两算”加强监测预警,在“督”上推动,在“导”上引领。确保任务按周推进落实,以日保周、以周保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截至7月26日,我市纳入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的政府投资项目结算率、决算率分别达到76.24%、57.14%。通过聚势开展“两算”效率提升行动,分类施策推进“两算”工作,抓好了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将投资形成有效资产,转化为可用资本,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提供更加坚实财力支撑。

主管单位:襄阳市作风办

信息来源:市财政局

编辑:马雨帆 校对:苏琦琦

审核:刘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