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年·抓落实丨保康县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办”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今年以来,保康县紧盯“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坚持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供给模式,深入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异地事项跨域办、容缺事项承诺办、政策服务免申办、简易事项智能办、特色服务上门办、事项下沉就近办、全域覆盖自助办、假日服务预约办、线上线下帮代办,着力打造政务服务“十办”品牌,不断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近日,保康县政务服务“智能办”改革项目,在第七届中国政务服务博览会上荣获“高效办成一件事技术创新优秀案例奖”称号。

夯实服务基础

持续打造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按照“一门、一网、一窗、一线”目标,提高“只进一门”效率,优化“一窗通办”服务,强化“一网通办”支撑,畅通“一线应答”渠道。

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协同,提升“四端”(PC端、掌上端、自助端、窗口端)办事体验,积极认领国办在襄阳试点的“两个集中”(涉企事项向县级集中、个人事项向镇村集中)改革项目,推动人社、医保、公积金、不动产、社会救助等271项高频事项在乡镇办理,建立“横向多部门协同、纵向县乡村联动”的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办事。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36907件。

坚持改革引领

以“智能客服+智能审批”为抓手开展先行先试,实施政务服务“智能办”改革,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全面提升事前咨询、业务申报、受理审批、办结存档、批后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依托“数字政务门牌”构建“智能客服”服务体系,推出“智能+人工”导办、帮办、代办服务,可通过线上提供场景智能问答式导办和人工在线视频语音交互帮代办服务,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建设“智能审批”系统,按照高频简易原则,对人社、医保、不动产、公积金、交通等13个县直单位的46个“智能办”事项开展流程再造,形成“一表一单一图一说明”实施清单,探索建立可复制推广的政务服务简易事项无人工干预、智能化办理的服务模式和标准体系,为全省全面推行“智能办”改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强化扩面增效

聚焦企业群众需求,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展“局长走流程”行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以“五大员”身份提供服务,当好“辅导员”体验窗口服务,当好“勤务员”深入基层调研,当好“保育员”走访企业纾困,当好“监督员”跟踪执法问效,当好“调解员”参与诉求调处。目前,全县已有13家单位累计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39余次。

推行增值化服务,围绕项目招引、要素保障、科创服务、人才供给、金融支持、法律服务等涉企“一类事”,打造“服务懂企业”“服务找企业”的“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增值服务从“柜台式”向“订单式”升级,政策供给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持续推动各类政策兑现“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快办快享”,纵深释放政策红利。目前,保康县已通过“免申即享”模式累计兑付惠企政策资金1878万元,惠及企业676家。

主管单位:襄阳市作风办

信息来源:保康县作风办

编辑:马雨帆 校对:苏琦琦

审核:刘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