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因地制宜 找准发展路径——一论学习推广堰河经验

襄阳日报评论员

堰河村是襄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总结推广堰河经验是结合襄阳实践探索,因地制宜推进全市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堰河村位于群山之中,无区位优势、优质资源,但堰河村“两委”班子转变发展观念,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资源,靠山吃山,养山富山,从发展茶产业起步,逐步吸引全体村民参与进来,一步步完成了由“上山种茶”到“下山开店”再到“三产融合”的三步跨越,探索出了一条“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发旅游财”的发展之路。在发展过程中,堰河咬定目标不放松,“日拱一卒”不停步,滚雪球式地不断做大做强。多年来获得的上级帮扶资金占发展总投入不到20%,大部分投入都源于村集体自筹,体现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堰河取得的发展成绩,首先在于找准了一条推动产业振兴的好路子。襄阳的多数村庄条件不比堰河差、资源不比堰河少,只要选准了与村情相适宜、与市场相切合、村民可参与的发展路子,持之以恒走下去,都会收获丰厚的回报,开辟崭新的局面。

要因地制宜做好“特”的文章,充分挖掘本地本村的生态、区位、资源、历史、文化等独特禀赋和优势条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绿色富民兴村产业,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要保持发展定力,选准了的路就要坚定不移走下去,不贪大求洋、急于求成,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走小步不停步,滚动积累向前发展,积小胜为大胜。特别是一些有山水资源、区位优势、市场基础的乡村,要将生态融入产业振兴的全过程、各环节,大力培育养生养老、文化创意、运动健康、民宿旅游等新业态,串点成线连片式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一批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有买头的精品村。

学习借鉴堰河经验,切不可简单地照抄模仿。各地各部门尤其是各村(社区)要真正站到自己“一亩三分地”上来,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政策的形势、市场的趋势研究透,找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不犹豫、不折腾、不蛮干,一步步做强主业、拓展辅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2024年7月9日《襄阳日报》01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