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这里的土豆丰收啦!小土豆也有“钞能力”,一年“挣回”8000多万元!

眼下正值三夏时节,襄城区余家湖近2万亩的土豆进入收获期。据襄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湖北省规模最大的土豆种植基地、华中地区第一家全程机械化土豆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可年产优质土豆约5.5万吨。科技的赋能让土豆不仅丰产丰收,品质也更加优良,一颗颗圆滚滚的小土豆摇身变为畅销的“金豆子”,进一步拓宽了村民农户的“致富路”。

据当地农户介绍,这个土豆种植基地过去是一大片沙洲地,由于土地沙化缺水、土壤贫瘠,农户们抛荒弃种,多年来一直处于荒置状态,冬闲未耕。而如今,在这片丰收的田野上,人头攒动,马达轰鸣,农户们正争分夺秒,采用“机械+人工”的方式,加速土豆采收工作,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该土豆种植基地的项目负责人鲁振告诉记者,面对这片废弃的沙洲地时起初也有些一筹莫展,在全面考察当地土质、气候等实际情况,并对植物种植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后,基地最终选择引进种植“大西洋”土豆。该品种的土豆淀粉含量高、糖分含量低,具有产量高、休眠期短、耐储存、抗疮痂病等特点。为了解决这片土壤漏水、漏肥、贫瘠等问题,基地还引进了智能节水循环喷灌系统,实行营养管理水肥一体化,最终让“沙土地”变成“良田地”。

记者站在田梗上向远处眺望,一台台装有“北斗”的联合收割机在一望无际的沙土地上往来穿梭,所过之处发出震耳的轰隆声,圆滚滚的马铃薯纷纷破土而出“躺”进了收割机里。鲁振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土豆的品质和产能,基地采用“黑膜覆盖+脱毒种薯+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械化耕作”等综合实用技术,建成了规模连片、技术集成程度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标准化土豆种植基地,还通过校企合作、聘请行业高端人才、邀请农学资深教授为土豆种植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品质把控,研发新品种提高土地效益。

“眼下是土豆的收获季,也是基地最忙的时候,每天都要发走30多卡车的土豆,每车都有38吨左右。这些土豆会跨越山水配送至武汉、北京、上海等地的乐事食品原材料工厂。附近的莫康村、李刘集村数以百计的村民来基地做工,前后时长可达4个多月,为附近的村民增加了收入。”鲁振笑呵呵地算起了今年的“丰收账”,基地今年预计可产优质土豆5.5万吨,单亩产值约为7000元,年销售额可实现8000多万元,土里土气的小土豆成为了农民致富增收的“金豆豆”。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陈霜 | 通讯员:齐然然,何程君

编辑:陈霜 |  校对:刘惠

责编:刘惠 |  审核:牛莉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