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化”人•廉以养德|襄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1+10”廉洁文化品牌矩阵展播:三顾

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襄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坚持以文育人、以廉润心,深度挖掘襄阳本土古圣先贤、清官廉吏、革命烈士事迹,打造市局(公司)“水·衡”廉洁文化品牌,同步指导各县级单位建设系列品牌,形成“1+10”廉洁文化品牌矩阵。“知音襄伴”微信公众号推出“1+10”廉洁文化品牌矩阵展播专栏,陆续展示全市系统11个廉洁文化品牌,以“多联动”构建“好生态”,从“小品牌”体现“大政治”,将“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为襄阳烟草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今天,我们推出襄城局(营销部)廉洁文化品牌——三顾。

品牌名称:三顾

品牌LOGO及释义:

襄城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廉洁文化品牌“三顾”logo采用印章造型,内置“三顾”文字及拼音注释,左下角有一“廉”字鼎钟造型,三足鼎立寓意牢固廉洁思想、稳固事业根基、坚固拒腐防线,体现“三顾”内涵,彰显古城特色,警示警钟长鸣。

品牌内涵:

“三顾”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大美襄城,千古隆中,“草堂陋室藏卧龙,一朝出山天下知”,三顾茅庐,尊贤重才,汇通南北、崇文尚义,成就了一代名相,也留下清廉佳话。

“不浊曰清,不受曰廉”,以“三顾”为清廉品牌,既传承诸葛亮廉政思想,也寓意清廉建设要一而再、再而三,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清廉之心、之志、之行需时时回顾、处处顾惜、事事顾省。

一顾倾心,清廉之心时时回顾。“廉心如水,勿染尘埃”。诸葛亮一生许国、一世清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千古名篇传唱至今,清廉之风一脉相承。位居“首善之区”、躬耕之地,要继承文化根脉、坚守思奉魂脉,奉清廉之心,履勤政之责,做纯粹之人。

二顾明志,清廉之志处处顾惜。“至论不如清”,持清廉之志方有清廉之为,行清廉之为方成清廉之业。肩负”两个至上“的责任嘱托,要心怀国之大者,企之要事,建好“红色细胞”,守住“最小单元”,“以“红色”铸就发展底色,以“初心”践行为民宗旨,以”清风“校正事业航向,守好清廉之志,走好发展之路,成就首善之为。

三顾正行,清廉之行事事顾省。修身正己,方能致远。廉洁自律是终身课题,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作为国企员工,要躬身入局,正行明道,常修“永跟党走”的“信仰之道、“学无止境”的“本领之道”、“务实担当”的干事之道、“修身慎行”的规矩之道,以清塑己,以廉润身,以廉兴企。

“三固”工作模式:

围绕“三顾”清廉品牌内涵,从思想、行为、文化三个维度,形成了“三固”工作模式。

清以启智,宣教固廉,以班子倡廉、书记讲廉、职工说廉、谈话促廉、警示思廉、答题学廉、服务诺廉、监督保廉、参观悟廉、图书送廉等“十廉”为载体的廉洁教育“四进”(进头脑、进岗位、进日常、进家庭)活动,有效构建廉洁教育立体模式,努力营造崇廉、尚廉、倡廉的思想共识。

清以正行,制度固廉,突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用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监督制约权力,充分发挥各项监督的作用,确保基层员工始终在自己的职责权限范围内用权履责。

清以润心,文化固廉,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按照“所见之处皆廉洁”要求,扎实推进“清风助廉”活动,把廉政文化的触角延伸到基层部所队各个角落,形成廉洁自律的共鸣和共振,营造人人知廉、思廉、守廉、促廉、保廉的廉政文化氛围。

廉洁人物代表及其事迹: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集忠、孝、义、谋于一身,可以说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历代朝野都对诸葛亮有很高的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成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一、守身甚重,不沽名钓誉

诸葛亮对于名的态度是:守身其正,决不沽名钓誉。他以淡泊与宁静的心态为基础,不故意邀取“名恬利淡”之美誉。失街亭之后完全可以不上表自贬,降为右将军。他却主动将自己之所失公布于天下,用以教育三军,接受教训。建兴七年(229年),在得知少主欲恢复诸葛亮丞相之职,并有加九锡之意时,出于好意,李严劝其接受的时候,却被他断然拒绝。并专门作书答李严:“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在这里,诸葛亮明确告诉李严,先帝托付的大业未完成,知遇之恩未报,而去仿照齐桓公、晋文公,太不讲情义了。

二、两袖清风,不唯利是图

诸葛亮对于利的态度是:甘守淡泊,自奉节俭,一生清正廉洁。诸葛亮拒绝加九锡的劝说并答书之后,又从另一个角度答书李严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说明他平时的生活并不富裕,也不奢侈。后来,他自表后主说:“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对于死,他做了廉洁薄葬的安排:“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这在秦汉以来盛于厚葬的封建社会,是一扫时风之举。

三、秉公执法,不以权谋私

诸葛亮对于权的态度是:以权执法行政,不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他身居高位,手握重权,却能秉公执法。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率军从汉中出,攻祁山伐魏。这支经诸葛亮严格训练的蜀汉大军,“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所到之处,望风披靡,一时军威大振。前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诸葛亮痛心疾首,依照军法处死了马谡及一批败将。然而他律己从严,也深深感到自己位高权重,用人不当而失街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在上表自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的同时,申请“自贬三等”,“布所失于天下,厉兵讲武,以为后图”。他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处理了自己,表现出勇于承担责任,不诿过于人的高风亮节。

四、鞠躬尽力,廉政自律

诸葛亮一生廉洁节俭。他要求蜀汉各级官员要做到“清心寡欲,约己爱民”。大早之年还颁布过禁酒令,规定“酿者有刑”。私藏酿酒器具者受罚。还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以训厉臣子”,并重用清正廉洁的官员。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自身的廉政自律,教育并影响着身边的人臣和子孙后代,在蜀汉政权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一时廉洁成风,蜀汉高层领导集团政治清明,形成“吏不容奸,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的社会风气。诸葛亮出仕后,他的勤于政事,忠于职守,以身事国,忠贞不贰的精神及平素日的言行举止,耳潘目染地熏陶了子孙们。在他身后,子孙们个个志向高远,性格刚毅,忠于职守,重于国事。

编辑:王晓│校对:杨霞

审核:蔡彦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