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工作】以“墨菲定律”分析泄密深层原因

美国工程师爱德华•墨菲提出的“墨菲定律”指出,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那么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将“墨菲定律”应用在失泄密事件原因分析上,则说明如果存在可能引发失泄密的风险或者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即使此种风险或行为造成泄密的可能性很小,也极有可能发生泄密。

案例回顾

案例1:违规拍摄转密件 为图方便酿大祸

某市属企业收到1份机密级文件,该企业行政部主管将文件交彭某办理,要求其起草相关落实方案。彭某虽知涉密文件不得使用手机拍摄传输,但为图方便,仍使用微信小程序中的一款图文识别工具对文件进行扫描并转换为文字,导入非涉密计算机。

彭某简单地认为,只要操作完成马上清理就不会被人发现。不曾想,该微信小程序后台运维人员从服务器中非法获取文件图片,将其上传至互联网,造成严重泄密。

案例2:涉密电脑频连外网 屡次违规徒留隐患

有关部门发现,某设计院1台涉密计算机违规连接互联网。经查,两个月前,该院工程师魏某擅自将1台涉密计算机从单位带回家并连接互联网,被计算机内安装的技术防护系统阻断。

随后,魏某将计算机硬盘格式化处理,重新安装操作系统,规避专用防护措施,再次连接互联网。事发后,魏某被予以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过处分。

结合上述案例不难看出,工作中放任隐患或者违规操作,也许1次、10次、100次都没有泄密,但第101次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以“墨菲定律”分析深层原因

对任何问题都不能轻视,应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实际工作中,人们通常抱有以下几种错误心理。

01

侥幸心理 忽视隐患

“墨菲定律”告诫我们,以侥幸之心忽视任何细小隐患,不出问题是偶然,出了问题是必然。

案例1中,彭某明知手机拍摄、小程序识别涉密文件存在泄密隐患,但为图方便,心存侥幸执意为之,进而引发泄密。

日常工作中,有的人涉密会议参加多了、涉密文件接触多了、要害场所进出多了,就对涉密事项不敏感,渐渐放松警惕;有的人对微信乱传乱发涉密信息、随意拷贝涉密文档、携密外出不登记审批等行为满不在乎,认为“程度可控”“不会出大事”,最终酿成大祸。

02

鸵鸟心理 无视隐患

“墨菲定律”告诫我们,对任何隐患都不能视而不见,看不到隐患才是最大的问题。

工作实际中,有的人把检查当“找茬”,把督促当“添乱”,有问题总想藏着掖着,以为没被发现、不被通报就不用担责,结果问题越捂越大,最后“爆雷”。这种心理,恰似遇到危险时就把头埋进土里的鸵鸟,自欺欺人。案例2的魏某就是如此。

事实上,泄密隐患暂时未发现不代表泄密事故永远不发生,一旦有一天“东窗事发”,无论身在何处、身居何职,也必将被追责问责。

03

03 从众心理 无惧隐患

有人认为,有些违规行为存在普遍性,即便处理起来也法不责众,久而久之便“见怪不怪”。

例如,有的单位对携带手机及智能穿戴设备参加涉密会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单位对重要涉密人员只管“8小时内”、不问“8小时外”,这些行为都是把敌情看淡了、把隐患看远了、把危害看轻了,致使问题次次查次次有,“清零”整改总不到位。

“墨菲定律”告诫我们,对小概率事件要知敬畏,只要存在泄密隐患,哪怕再小也应当及时消除。

来源:保密工作

编辑:代丽思 | 校对:徐曼曼

审核:姚城  | 终审:杜红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