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襄阳“气质”大幅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空气质量的关注程度也不断增加。近年来,为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市民的蓝天幸福感,我市相继开展了“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行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襄阳蓝”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

记者从12月14日市生态环境局参与的《党风政风热线》节目中了解到:今年,我市优良天数比例以及重污染天数将全面完成省定考核目标和激励目标。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华伟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有了显著改善。2020年,我市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分别较2015年下降32.7%、27.8%,优良天数和优良天数比例分别较2015年增加69天、18.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较2015年减少了86%,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截至11月底,我市粗颗粒物(PM10)均值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细颗粒物(PM2.5)均值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预计全年PM2.5、优良天数比例以及重污染天数将全面完成省定考核目标和激励目标,空气质量持续、显著改善。

针对季节性污染防治,我市陆续出台《襄阳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百日攻坚工作方案》《襄阳市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分阶段、分重点指导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业治理方面,我市完成了277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评估、291台工业炉窑分类治理,督促立晋钢铁、金环新材料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查处超标排放柴油车143辆;中心城区建成4套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和14套黑烟车电子抓拍设备,在全省率先开展遥感监测和黑烟车抓拍线上执法,目前已抓拍黑烟车87辆;提前淘汰国三柴油车3884辆;完成8582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

扬尘治理方面,我市在省内率先提出工地扬尘管控“八个百分之百”要求。在城市面源污染防治方面,排查治理餐饮企业7839家,已下达整改通知书正在整改中289家,移交执法部门11家,立案处罚3家,中心城区全面完成散煤、餐饮油烟直排、露天烧烤、露天喷涂“四个清零”。

在企业治理方面,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环保管家”服务,累计完成120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一企一案”编制、210个废气治理项目技术方案、100余家涉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200余家企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深度核查,全部问题均现场交办。

在环境监测方面,建成襄阳大气质量监测超级站,新建6座标准站、1座工业园区站、180个微型站,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监测网络。同时,继续开展市民参与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制度。

未来五年,我市将坚决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标志性战役。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陈鹏飞介绍,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把重污染天数的比例降到2%。

记者:王春霞|编辑:李燕飞

校对:赵文丽|审核:汪海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